[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菜籽油风味和营养品质的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7671.8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3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黄凤洪;杨湄;刘昌盛;李文林;万楚筠;钮琰星;郭萍梅;邓乾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1B1/04 | 分类号: | C11B1/04;C11B1/06;C11B3/00;C11B3/10;A23D9/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6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菜籽油 风味 营养 品质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食品加工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提高菜籽油风味和营养品质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超亿亩的5个农作物(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为1.1亿亩,总产量1300万吨左右,居世界首位。菜籽油是我国自产的第一大植物油,每年生产约450万吨,占国产植物油总量的41%以上,菜籽饼粕也是潜在的仅次于豆粕的大宗饲用蛋白源。油菜生产对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和饲用蛋白质的有效供给,促进养殖业和加工业发展等诸方面均有重要影响。
我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达60%以上,已严重影响供给安全。油菜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油料作物,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不与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争地,且有种地养地的作用。通过改进加工技术,提高菜籽油和菜籽饼粕品质及附加值,从而带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促进油菜生产发展,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油菜籽制油普遍采用蒸炒、预榨、浸出工艺,为尽可能彻底压榨出油脂,一般先将油菜籽轧胚至0.3~0.5mm厚度的胚片,再在120℃左右的高温下蒸炒30~40分钟,不仅消耗大量的电力和蒸汽,且由于油菜籽细胞破坏严重,发生了复杂的生化反应,导致毛油色泽深、酸值和非水化磷脂含量高,风味辛辣,油脂氧化严重,后续必须经过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过度精炼才能使产品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同时菜籽饼粕作为饲料的适口性差,蛋白质变性严重且利用率低,导致资源利用不合理。
菜籽油的主要精炼工艺包括脱胶、脱酸、脱色、脱臭、脱水等,其主要弊病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化学试剂和一些工业助剂,在当今越来越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的背景下,消费者更加倾向于食用未经过多化学处理的绿色产品;(2)过度精炼导致油脂中伴随的维生素E、植物甾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磷脂、菜籽多酚等天然活性物质损失和破坏严重,一方面这些物质的损失影响了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另一方面,在高温精炼过程中易产生这些天然活性物质的氧化、酯化产物,这些产物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3)精炼过程中易产生反式脂肪酸等有害物质。
针对传统油菜籽制油存在的问题,国内外涌现出了多种工艺技术,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脱皮冷榨制油工艺,其显著特点是减少压榨前的预处理工序,降低压榨温度,提高油脂和饼粕品质及其加工附加值。然而,因油菜籽含有硫代葡萄糖甙(简称硫甙),冷榨制油所得的菜籽油产品中含有硫甙降解产物,使得冷榨菜籽油具有明显的菜青味等不良风味,因而不易为市场和消费者所接受,限制了油菜籽冷榨制油工艺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
针对传统菜籽油精炼工艺存在的问题,国内外出现了一些新的油脂脱胶技术,其中较有应用前景的包括酶法脱胶、膜脱胶等。酶法脱胶工艺可免去水洗工序,具有精炼率高、油脚含油量低等优点,但成本偏高,目前还未得到大规模应用。膜脱胶工艺的主要优点是操作条件温和,工艺简单,减少精炼废水,应用局限主要有膜通量、膜的长期稳定性和清洗再利用 等问题。新的脱酸技术也不断涌现,如生物脱酸、化学再酯化脱酸、溶剂萃取脱酸、超临界萃取脱酸、膜分离脱酸、分子蒸馏脱酸等,但这些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未大规模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菜籽油风味和营养品质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可改善冷榨菜籽油风味和营养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高菜籽油风味和营养品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调质:对清理干净后的油菜籽进行调质,使油菜籽水分质量含量范围在9%~20%之间;
2)预热处理:对调质后的油菜籽(完整的油菜籽)进行预热处理,调节预热处理设备参数,使最终温度达到100℃~150℃(即容器内油菜籽的温度);
3)冷榨:将预热处理后的油菜籽摊晾冷却,然后直接冷榨制油或者脱皮冷榨制油,离心或过滤除去冷榨菜籽毛油中杂质,得到冷榨菜籽毛油;
4)脱胶:将冷榨菜籽毛油打入脱胶罐,按固体脱胶剂的添加量为冷榨菜籽毛油质量的1%~5%加入固体脱胶剂,调节搅拌速度为200rpm~600rpm,脱胶时间为0.5h~3h,脱胶温度为室温~65℃;结束后离心或过滤分离固体脱胶剂,得到脱胶油;
5)脱酸:将脱胶油打入脱酸罐,按固体脱酸剂添加量为脱胶油质量的1%~2%加入固体脱酸剂,调节搅拌速度为200rpm~600rpm,脱酸时间为0.5h~3h,脱酸温度为室温~65℃;结束后离心或过滤分离脱酸剂,得到冷榨菜籽油(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76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