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5670.5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3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上野健太郎;野泽佑介;山田行彦;小岛大典;山口东马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T13/74 | 分类号: | B60T13/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根据检测到的制动操作量而驱动促动器,使主缸产生液压而对车辆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12426号公报
上述现有制动装置中,在各种传感器的调整未结束的状态下也需要启动制动装置使其工作,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存在产生无意识的制动力、所谓的滑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无意识的制动力的产生的制动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优选在启动制动装置后,在检测到的制动操作量越过初期原点变小时,将那时的操作量作为控制原点更新。
根据本发明的制动装置,可抑制无意识的制动力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应用了实施例1的制动装置的制动系统;
图2是制动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3是系统启动时执行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输入部件的位置和助力活塞的位置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5(a)、(b)是系统启动时的行程传感器检测值和助力活塞位置的时序图;
图6(1)~(6)表示系统启动时的输入部件、助力活塞及滑轴的位置关系;
图7是系统启动时的输入部件、助力活塞及滑轴的位置关系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系统启动时的制动踏板的行程和液压的关系的特性图。
附图标记说明
2制动踏板
4控制器
5制动开关(踏板开关)
10主缸
11电动机(促动器)
15输入部件
17行程传感器(行程检测装置)
102助力活塞(辅助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实现本发明的制动装置的方式。
[实施例1]
[实施例1的构成]
图1是表示应用了实施例1的制动装置(下面,称为装置1。)的车辆的制动系统。图2是装置1的局部剖面图。如图1所示,制动系统具有:制动踏板2,其为输入驾驶者的制动操作的操作部件;装置1,其连接于制动踏板2,基于制动操作进行动作而产生液压(具体而言为油压);液压装置21,其经由两个配管7、8连接于装置1,将在装置1产生的液压(制动液压)P经由配管23~26分配到设于车辆的各轮的制动钳(车轮油缸)31、41、51、61;蓄电池等电源装置71,其经由电线72连接于装置1,向装置1供给电源电力;车辆控制装置22,其经由通信线46连接于装置1及液压装置21,控制这些装置1、21的动作。制动钳31~61通过根据所供给的液压的推力向转子32~62按压摩擦材料,由此在各车轮产生制动力。装置1(控制器4)、液压装置21及车辆控制装置22经由通信线46相互连接,在它们之间进行信息信号的传送(收发信)。通信方式可以为串行通信,也可以是CAN等多路传输。
如图2所示,装置1是电动式液压产生装置,其具有:产生液压的主缸10、根据制动踏板2的操作进行进退移动的输入部件15、相对输入部件15可相对移动地配置的辅助部件13、通过对辅助部件13施加辅助推力而使辅助部件13进退移动并在主缸10内产生液压的促动器部16、检测输入部件15的进退移动量(操作行程)的作为行程检测装置的行程传感器17、在规定的系统打开条件下为可控制的状态并且基于行程传感器17(行程检测装置)的检测的结果控制促动器部16的控制器4。上述输入部件15、辅助部件13及促动器部16配置于箱体12内并构成电动式增力装置(促动器)。
控制器4具有倒相器电路,其将从电源装置71经由电线72收到的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通过控制该交流电向电动机11(促动器)供给来控制电动机11的旋转方向或转矩。另外,图2中控制器4和箱体12为分体构造,但也可以将这些形成一体构造。
液压装置21基于来自主缸10的液压决定向各制动钳32~62供给的液压。另外,液压装置21在其内部作为促动器具备用于产生液压的泵或用于控制液压的电磁阀,其设置为不基于主缸10的液压而可控制向各制动钳32~62供给的液压。由此,可执行防抱死制动控制(ABS)或防横滑控制、牵引力控制、其它提高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制动力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56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各向异性稀土烧结磁体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可携式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