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颖的博安霉素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56908.3 申请日: 2010-04-27
公开(公告)号: CN101816777A 公开(公告)日: 2010-09-01
发明(设计)人: 丁维明;李眉;李桂玲;许鸿章;陈汝贤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K38/14 分类号: A61K38/14;A61K47/34;A61K47/36;A61K47/38;A61P35/00;A61M3/00
代理公司: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袁志明
地址: 100050***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新颖 霉素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新颖的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新颖的博安霉素组 合物以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其发病率无论国内国 外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抗肿瘤药一直维持着快 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博安霉素(Boanmycin)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首 创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抗肿瘤抗生素,其盐酸盐已于2004 年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批 文。

博安霉素是轮枝链霉素平阳新变种(Streptomyces verticilus Var. Pingyangensis n.sp)所产生,属于博莱霉素族。实验研究发现,博安 霉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抗瘤谱广,除对头颈部、鳞癌、食道癌、 鼻咽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绒癌有效外,还对发病率高、且无有 效药物的肝癌、结肠癌等有良好的疗效,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较阿 霉素(ADM)和丝裂霉素(MMC)强,对结肠癌HT-29的抑制率明显高于 MMC和氟尿嘧啶(5-FU)。给药途径多(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插 管等),未见骨髓抑制作用,肺毒性低于其它同类产品。

博安霉素的给药途径较多,如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插管等。 但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博安霉素的盐酸盐肌肉注射给药后,药物迅速 进入组织,5min即可测得血药浓度,血浆中的药物呈二室模型分布, t1/2α为(14.036±4.409)min,t1/2β为(39.160±5.599)min,平均血药浓度在 用药后18.6min达高峰,平均浓度为0.20μg/ml,4小时后降至为零 (>0.01μg/ml),药物半衰期短,清除速度快。

因此,本领域仍然需要有为克服博安霉素上述缺陷的新方法,特 别是需要有可克服上述问题的包含安博霉素的新颖组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可改善药物体外和/或体内释放行为的博安 霉素组合物,特别是可延缓药物在体外和/或体内释放速度,使得药 物在体内用药时的半衰期延长,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本发明人惊奇地发现,使博安霉素与特定的凝胶材料制成溶液组 合物后,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例如大约在人体体温的温度下,该溶液 组合物可以发生凝结反应而形成凝胶,从而可以使得药物在可控速率 下从该凝胶中释放,进而可以克服现有博安霉素制剂体内行为特征不 理想的问题。本发明基于上述发现而得以完成。

发明概述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博安霉素组合物,其包含:治疗有效量的博 安霉素或其可药用盐、泊洛沙姆、胶凝辅助剂、水,以及任选的渗透 压调节剂和/或pH调节剂。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项的博安霉素组合物,以100ml计,其 中包含0.01~2.0g的博安霉素或其可药用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以 100ml计,该组合物中包含0.02~1.8g、0.04~1.6g、0.05~1.5g、0.05~ 1.2g、或0.05~1.0g的博安霉素或其可药用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以100ml计,该组合物中包含0.05~1.0g、0.06~1.0g、0.07~1.0g、 0.08~1.0g、0.09~1.0g、或0.1~1.0g的博安霉素或其可药用盐。在一 个实施方案中,以100ml计,该组合物中包含0.06~0.5g、0.06~0.4g、 0.06~0.3g、0.06~0.2g、或0.08~0.2g的博安霉素或其可药用盐。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项的博安霉素组合物,以100ml计,其 中包含10~30g的泊洛沙姆。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以100ml计,该组 合物中包含12~28g、13~27g、14~26g、15~25g、或18~23g的泊 洛沙姆。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以100ml计,该组合物中包含10~28g、 10~27g、10~26g、或10~25g的泊洛沙姆。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以 100ml计,该组合物中包含12~30g、14~30g、16~30g、或18~30g 的泊洛沙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69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