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小器件表面封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9772.6 | 申请日: | 200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8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乔永超;王能辉;宋良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纮华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16 | 分类号: | H01L23/16;H01L23/48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2018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小 器件 表面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合半导体元件的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微小器件的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话、mp3播放器和笔记型电脑等电子设备普及化,以及电子系统可携带性的诉求提高,所以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不断地讲求小巧玲珑的造型,导致整个内部电子系统皆要缩减其各组件的所占体积,因此微小电子器件封装也为一重要课题。
其中,被动元件属于微小器件其中的一种,而被动元件通常为电阻、电容、电感以及其组成元件,其与半导体芯片结合,目的为了消除半导体芯片噪声或为做为该芯片电性补偿。目前,为了追求加工快速、精确并且重复性又高的优点,多使用表面粘着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将被动元件配置于基板或电路板,如图1所示,其为一被动元件10放置于一电路板12上所设的多个成对焊垫14上,其中,被动元件10具有一导电部16,其位于被动元件10的两侧。利用焊接锡膏18连接导电部16与焊垫14,将被动元件10固定于此封装结构之中。
但是,被动元件封装过程中,其焊接过程经过回流焊(Reflow-Soldering)工艺将被动元件10与电路板12焊接固定,此种技术必须要求与被动元件10连结的两个相邻焊垫14受力平衡,才能够避免因受力不均,导致被动元件10一端容易脱离焊垫14,而形成墓碑或是偏移效应,如图2与图3所示。因此,此等缺陷效应导致加工电子产品的成功率降低,所以,长久以来于封装技术中,这项瓶颈一直尚未有效解决。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即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一种微小器件表面封装结构,以有效解决存在于先前技术中的所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微小器件表面封装过程中,被动元件容易因为受力不平衡导致产生偏移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电路板,设有多个焊垫对称排列;一被动元件,该被动元件设于该焊垫上方;并有一梯形定位结构物设于该被动元件下表面与该二元件电板之间,并位于被动元件的二导电部之间,利用回流焊(Reflow-Soldering)工艺使被动元件的导电部连接于焊垫,且梯形结构物加强被动元件与电路板的定位连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一梯形定位结构物于被动元件,在焊接时加强连结被动元件与电路板,以巩固整个表面封装结构,防止墓碑或偏移效应产生,具有封装结构简单,且不提高加工困难度的优点。
底下通过具体实施例配合所附的图式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微小器件表面封装结构剖视图;
图2为现有微小器件于回流焊工艺时发生墓碑效应示意图;
图3为现有微小器件于回流焊工艺时发生偏移效应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微小器件表面封装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被动元件;12-电路板;14-焊垫;16-导电部;18-锡膏;20-微小器件表面封装结构;22-电路板;24-焊垫;26-梯形定位结构物;28-被动元件;30-导电部;32-锡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微小器件表面封装结构20,其包含一电路板22、多个焊垫24、一梯形定位结构物26与一被动元件28,该被动元件28为电容、电阻、电感或所组成的群组,其具有二导电部30,电性连结于该焊垫24。此微小器件表面封装结构20的连结关系为成对多个焊垫24设于一电路板22;梯形定位结构物26设于被动元件28上的二导电部30之间,进一步,利用回流焊(Reflow-Soldering)工艺将被动元件28与焊垫24连结,最后形成一种新型的被微小器件表面封装结构20,如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利用回流焊(Reflow-Soldering)过程中,于焊垫表面形成锡膏32将导电部30与焊垫24电性连结,而更有梯形定位结构物26发挥其定位的作用,以梯形定位结构物26的宽边连接被动元件28下表面,其窄边连接电路板22上表面的方式,使被动元件28成功地固定于电路板22上。由于该梯形定位结构26为绝缘体,所以不影响该被动元件28与电路板22的导电性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纮华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纮华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97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料蒸汽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新型光电喷码灯管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