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传动比非圆行星齿轮限滑差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96855.3 | 申请日: | 200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084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贾巨民;高波;王天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H48/06 | 分类号: | F16H48/06;F16H55/17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丽英 |
地址: | 30016***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比 行星 齿轮 差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传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非圆齿轮组成行星排的汽车轴间差速装置。
背景技术
越野汽车经常在坏路或无路地区行驶,为提高通过性,一般采用多轴驱动。若前后轴之间未装轴间差速器而呈刚性联接,则当汽车行驶时,前后车轮将以同样的角速度旋转。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轮胎气压、载荷不尽一致,特别是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前后车轮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行程不相等,从而引起车轮的滑转或滑移,造成功率循环。
在驱动轴之间安装差速器可避免上述现象。但普通的圆柱行星齿轮差速器将显著地降低车轮的通过性,其原因在于分动器输出扭矩按差速器传动比定比地分配给各输出轴,当其中一轴车轮打滑时,该轴车轮附着力减小,驱动力随之减小,其它轴的驱动力也随之按比例减小,导致车辆通过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差速器可以限滑、车辆通过能力高的变传动比非圆行星齿轮限滑差速器。
本实用新型的变传动比非圆行星齿轮限滑差速器,它由行星轮、中心轮、内齿圈组成,所述的行星轮的节曲线满足:式中,r1为行星齿轮的节曲线半径,a为中心轮、内齿圈与行星齿轮的啮合中心距,为行星齿轮的转角,n1,n2,n3为三齿轮节曲线变化周期数,n1可取1、2、3,n2可取1、2、3、4、5,n3取3、4、5、6、7;所述的中心轮的节曲线满足:r2=a-r1,所述的内齿圈的节曲线满足:r3=a+r1。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变传动比非圆行星齿轮限滑差速器,是将组成普通圆柱行星齿轮差速器的三件齿轮改成非圆齿轮,变成非圆行星齿轮差速器,当齿轮间存在相对运动时,前后两个输出轴的传动比不再保持定值,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周期变化,相应地,两轴输出扭矩之比也随之变化,即不用改变分动器总体结构,传动过程中依靠变速比效应自动调整输出轴的转矩分配,达到改善车辆越野通过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汽车分动器示意图;
图2为已有的圆柱行星齿轮差速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变传动比非圆行星齿轮限滑差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差速器的传动比关系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汽车分动器示意图,其中行星轮1、中心轮2、齿圈3组成差速器,图2所示为普通圆柱行星齿轮差速器,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变传动比非圆行星齿轮限滑差速器。
在图2所示圆柱行星齿轮差速器中,转化机构传动比:
式中,c为常数,等于内齿圈与中心轮的齿数比。式中r2-中心轮节圆半径,r12、r13-行星轮节圆半径,r3-内齿圈节圆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68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