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烷基环戊(己)酮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87151.4 | 申请日: | 200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5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川;卫小广;吴文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大正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9/395 | 分类号: | C07C49/395;C07C49/403;C07C45/69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钟 晶 |
地址: | 100193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烷基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2-烷基环戊(己)酮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以一步法获得2- 烷基环戊(己)酮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2-取代环戊(己)酮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
第一种为两步法。即,以下述式(I)所示的环戊(己)酮为原料,与脂 肪醛缩合生成下述式(II)所示的2-烷烯基环戊(己)酮,再催化氢化生成下 述式(III)所示的2-取代环戊(己)酮。
(I) (II) (III)
该方法在很多文献中都有报道,如Eur.Pat.Appl.,1577287,21 Sep 2005; Jpn.Kokai Tokkyo Koho,2004203844,22 Jul 2004;Eur.Pat.Appl.,1433773,30 Jun 2004;Eur.Pat.Appl.,1433772,30 Jun 2004;Synthesis,(7),592-595,1990 等。在羟醛缩合中主要使用强碱催化剂,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该方法的 缺点是在反应过程中会发生醛酮自身缩合的副反应,导致得率不高,并且需要 进行精馏以处理副产物,操作较复杂,成本高。
第二种为三步法。即,使下述式(IV)所示的二元羧酸经过缩合生成下述 式(V)所示的2-羧基环戊(己)酮,再与溴代物反应生成下述式(VI)所示 的2-取代-2-羧酸环戊(己)酮,最后经过脱羧生成下述式(III)所示的2-取 代环戊(己)酮。
(IV)n=4或5(V) (IV) (III)
由三步法生成2-取代-2-羧酸环戊(己)酮在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50 (18),3416-3417,1985;Tetrahedron,43(18),4107-4112,1987;PCT Int.Appl., 9724308,10 Jul 1997等专利和文献中都有报道,其中,生成上述式(V)所示 的化合物时存在反应体系变粘、流动性不好等问题,该问题是影响得率的主要 因素,另外,该方法整个工艺的成本较高。
第三种为一步法。即,以下述式(I)所示的环戊(己)酮为原料,通过 自由基反应,在引发剂催化下与烯烃加成一步得到下述式(III)所示的2-取代 环戊(己)酮。
(I) (III)
在Russian Journal of Applied Chemistry,English,70,4,1997,621~626和 Izvestiya Akademii Nauk SSSR,Seriya Khimicheskaya(1965),(5),876~882, Nikishin,G.I.等人报道了以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为引发剂,在130~170℃条件下, 进行1-庚烯与环戊(己)酮和脂肪酮的加成反应。在Uzebekskii Khimicheskii Zhural(1969),13(2),29~31中报道了使环戊酮与烯烃在叔丁基过氧化氢 的引发下进行反应,来合成2-取代环戊酮,据介绍在常压下回流得率大约20% 左右,而用高压釜来做上面的反应,结果得率能提高到46%左右。在Tezisy Resp. Nauchn.Konf.Molodykh Uch.-Khim.Azerb.(1974),40-1,Kh.M等人报道 了通过在加压下使得反应温度提升到160℃,并且使用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作为 引发剂,使C5-C7烯烃的进行加成反应,结果反应的得率比常压有所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大正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大正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71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