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61780.2 | 申请日: | 200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9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安田直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1L29/792 | 分类号: | H01L29/792;H01L29/51;H01L27/115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屠长存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易失性 半导体 存储 器件 | ||
1.一种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件,包括:
在半导体衬底上的彼此分开的源极/漏极层;
在源极/漏极层之间的沟道;
在沟道上的第一绝缘膜;
在第一绝缘膜上的电荷存储层;
设置在电荷存储层上、由多个层形成的第二绝缘膜;以及
在第二绝缘膜上的控制栅极,
其中该第二绝缘膜包括设置在电荷存储层上方并与该电荷存储 层接触的底层(A)、设置在控制栅极下方并与该控制栅极接触的顶 层(C)、以及设置在底层(A)与顶层(C)之间的中间层(B),
中间层(B)具有比底层(A)和顶层(C)两者更高的势垒高度 和更低的介电常数,以及
中间层(B)的平均配位数比顶层(C)的平均配位数小,中间 层(B)的平均配位数比底层(A)的平均配位数小,并且中间层(B) 的平均配位数不大于3,
其中,中间层(B)由具有平均成分表示为(SiO2)x(Si3N4)1-x(0.75≤x≤1)的化学计量成分的氧化硅膜和氮氧化硅膜中之一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
其中,底层(A)由金属氧化物、金属氮氧化物、金属硅酸盐、 以及金属氮化物硅酸盐中之一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
其中,顶层(C)由至少包括典型金属元素的金属氧化物、金属 氮氧化物、金属硅酸盐、以及金属氮化物硅酸盐中之一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
其中,顶层(C)由成分比表示为(HfO2)x(Al2O3)1-x(0≤x≤0.81) 的氧化铝和铝酸铪中之一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
还包括电荷存储层与底层(A)之间的界面层,该界面层以形成 电荷存储层和底层(A)中任意一个的元素的部分或全部为基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
还包括顶层(C)与控制栅极之间的反应防止层,该反应防止层 包括与形成顶层(C)和控制栅极两者的元素都不同的元素。
7.一种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件,包括:
在半导体衬底上的彼此分开的源极/漏极层;
在源极/漏极层之间的沟道;
在沟道上的第一绝缘膜;
在第一绝缘膜上的电荷存储层;
设置在电荷存储层上、由多个层形成的第二绝缘膜;以及
在第二绝缘膜上的控制栅极,
其中该第二绝缘膜包括设置在电荷存储层上方并与该电荷存储 层接触的底层(A)、设置在控制栅极下方并与该控制栅极接触的顶 层(C)、以及设置在底层(A)与顶层(C)之间的中间层(B),
中间层(B)由硅的成分比与底层(A)和顶层(C)两者相比更 大的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中之一形成,以及
中间层(B)的平均配位数不大于3,
其中,中间层(B)由具有平均成分表示为(SiO2)x(Si3N4)1-x(0.75≤x≤1)的化学计量成分的氧化硅膜和氮氧化硅膜中之一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器件,
其中,底层(A)由金属氧化物、金属氮氧化物、金属硅酸盐、 以及金属氮化物硅酸盐中之一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器件,
其中,顶层(C)由至少包括典型金属元素的金属氧化物、金属 氮氧化物、金属硅酸盐、以及金属氮化物硅酸盐中之一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178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电池模块
- 下一篇: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