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图形操作设定的输入/输出模块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6765.6 | 申请日: | 200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72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许禄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研华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5 | 分类号: | G05B19/05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月玲;武玉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图形 操作 设定 输入 输出模块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行控制用的输入/输出模块系统,特别指一种利用图形操作设定来形成主动控制的输入/输出模块系统。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工业界盛行的可程序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Controller,PLC),是可经过设计及逻辑运算程序来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的环境中。而可程序逻辑控制器相当于是由计算机所构成,其可接收(输入)及发送(输出)多种型态的电气或电子信号以通过数字或模拟输入/输出模块来控制机器设备、制造处理流程、及其它控制模块的电子系统。
而可程序逻辑控制器在引进微处理机技术后,使得可程序逻辑控制器具有算术运算功能与多位的数字信号输出/输入功能,并且直接通过阶梯图(Ladder Programming,LAD)等方式来进行程序的编写。此外,更也可加入高速通讯网路、特殊输出/输入界面、人机界面、高功能函数指令、数据收集及分析能力等功能。
可程序逻辑控制器主要是通过各种输入/输出模块与外界联系,并且输入/输出模块相互之间是独立的,以让使用者得以依据所欲监测的待测物及产生的控制的不同而进行搭配选择。而在可程序逻辑控制器所接收的程序方面以阶梯图为例,其是类似电气原理图,以通过联机把可程序逻辑控制器指令的阶梯图符号连接在一起,用以表达所使用的可程序逻辑控制器指令及其前后顺序。而关于其中的指令及前后顺序一般是从装载指令开始,进而建立逻辑条件,到最后为输出类指令以实现整个控制环境。而可程序逻辑控制器的中央处理单元便是逐行将阶梯图程序读入并执行运算,进而通过所连接的各输入/输出模块来达到控制。
换句话说,在目前输入/输出模块方面,由于其中并无设计控制单元,因此仅相当于数据撷取/接收模块,以被动地接受可程序逻辑控制器的控制而进行运作。在可程序逻辑控制器中的程序需要数据时便向输入模块要求撷取数据以进行输入,而当程序运算结束后再输出给输出模块以进行数据输出或输出控制等。
然而,由于可程序逻辑控制器可运算处理相当复杂且庞大的控制,而现今多数的工业控制环境中往往仅需简易的监控。若为此而使每个工厂都需要购置多台可程序逻辑控制器的话,则不仅造成工厂成本增加,对机器及应用方面而言更是形成无形的浪费。
此外,虽然可程序逻辑控制器已发展相当成熟,并且于该领域的使用者也都接收过专业的训练以熟悉其中程序(如:阶梯图、指令表(STL)、流程图(SFC)、功能图(FBD)及国际标准语言(IEC)等程序)的编写,以便能顺利进行控制。但如何使整个工业控制流程的效率更高,以方便在变更监控环境时能够利用最短时间来完成控制规则的调整,而相信这对现有需要进行程序的撰写或修改的方式而言是较无法达到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设计具有固定硬件元件的输入/输出模块,并通过图形式的控制来完成设定控制规则的作用,使之可以主动进行独立运算处理的监控功能。借此,以达到具有能够简单进行调整输入/输出模块系统的控制规则的目的,并且得以方便及灵活地应用于各种简易监控环境之中。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方案,提供一种利用图形操作设定的输入/输出模块系统,其包括:一图形监控设定接口及一输入/输出模块,而输入/输出模块中具有至少一规则处理单元,且每一规则处理单元更进一步包含多个输入单元、一处理器及多个输出单元。其中,图形监控设定接口执行于一计算机,并且用来产生一图形设定规则。而输入/输出模块连接该计算机且通过规则处理单元来接收该图形设定规则,并产生一响应状态信号给图形监控设定接口。再者,该些输入单元分别用以接收一输入信号,并基于图形设定规则来分别形成一条件信号。而处理器连接输入单元,并且根据图形设定规则来处理该些条件信号,以进而输出一触发信号。最后,输出单元连接处理器,用以接收该触发信号,并且分别基于该图形设定规则来产生一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连接的一受控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研华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研华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67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纺纱并条牵伸机构
- 下一篇:配变台区信息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