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停车制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63725.8 | 申请日: | 2006-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5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河野英治;涉井直人;山中史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T7/10 | 分类号: | B60T7/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停车 制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引导金属丝的导向部设于手动操作用操纵杆上的停车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停车制动装置例如设置在临近车辆的驾驶席处,在驻车时,通过手动操作操纵杆,拉伸连结操纵杆和制动装置的金属丝来使制动装置工作,从而对车辆产生制动力。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设有用于引导金属丝的导向部的停车制动装置。还有,如图6所示,提出了在基板51上安装的操纵杆52上固定导向构件53,并通过该导向构件53和操纵杆52支承金属丝54的前端的停车制动装置50。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87219号公报(段落0027、图1)
但是,在现有的任一种停车制动装置中,用于引导金属丝的导向部分由不同的构件形成,还有,由于在操作操纵杆时,导向构件承受大的负荷,所以,必须用焊接等任一种方法将该导向部牢固地接合到操纵杆侧。在用这种方法固定的情况下,在强度方面存在问题。另外,还存在增加焊接等工序,使组装工序繁杂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而实现,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但能够解决强度上的问题,而且还能够简化组装工序的停车制动装置。
本发明的停车制动装置,通过操作相对于基板可摆动地安装的操纵杆,经由金属丝使车辆产生制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由夹着所述基板的两侧面的两个杆构件形成,所述基板的一面侧配置的一侧的杆构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基板的另一面侧,由该位于另一面侧的所述一侧的杆构件的一部分和另一侧的杆构件的一部分形成引导所述金属丝的导向部。
根据本发明,可将引导金属丝的导向部与杆构件形成为一体,因此,能够削减构件个数,并且提高导向部的强度。
另外,所述另一面侧配置的所述一侧的杆构件的一部分与该一侧的杆构件位于所述一面侧的部分,优选在所述基板的前后形成为一体。
由此,由于基板插入到一侧的杆构件的一面侧部分和另一面侧部分之间形成的插通孔中,所以,能够连续形成长的导向部。另外,由于在基板的前后形成为一体,所以,与只在基板的前面或后面形成为一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导向部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不但能够解决强度上的问题,而且还能够简化组装工序的停车制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停车制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停车制动装置组装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组合在一侧杆构件上的锁定机构部的俯视图;
图4是图2中的A向视图;
图5是图2的C-C剖视图;
图6是表示现有的停车制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中:1-停车制动装置;2-操纵杆;4-金属丝;10、20-杆构件;14-导向片;24-导向片;B-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停车制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停车制动装置组装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组合在一侧杆构件上的锁定机构部的俯视图,图4是图2中的A向视图,图5是图2的C-C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停车制动装置1具备:安装在车身(未图示)上的基板B、操纵杆2(参照图2)、锁定机构部3、金属丝4。
所述基板B由铁等的金属板形成大致三角形状,在朝前方的周面上形成有规定形状的棘轮G,在该棘轮G的后方形成有从一面侧到另一面侧贯通金属板的圆形转动孔H。
所述操纵杆2由杆构件(一侧杆构件)10、杆构件(另一侧杆构件)20、以及手柄5(参照图2)构成。
所述杆构件10从一面侧安装到基板B上,其端部10a具备安装手柄5(参照图2)的杆状手柄安装部11。另外,杆构件10的基部10b是在基板B的一面侧覆盖棘轮G及转动孔H的形状,形成有由转动孔H自由摆动地支承的圆形安装孔12。另外,在杆构件10的基部10b上,靠向前方形成有圆形卡止孔13。
另外,在所述杆构件10的基部10b上一体地形成有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导向部的一部分的导向片14。该导向片14是在前后方向上大致呈圆弧状弯曲,且具有朝向一面侧和另一面侧的面的板状,在其前端部和后端部,经由折弯部14a、14b一体地折弯形成基部10b和导向片14。由此,导向片14相对于基部10b隔开间隔位于另一面侧。还有,在导向片14上靠向前方贯通形成有连结孔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37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