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783962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太阳能电池-CN201910703508.0在审
  • 孙暮雪 - 东泰高科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2019-07-31 - 2021-02-02 - H01L31/02
  • 该太阳能电池包括顺序层叠的衬底、外延扩散阻挡和背金属扩散阻挡为石墨烯复合材料,石墨烯复合材料由石墨烯和石墨烯量子点复合而成。本发明通过在外延和背金属之间生长石墨烯‑石墨烯量子点复合材料作为背金属的扩散阻挡,通过石墨烯量子点表面原子与背金属Cu原子的结合,限制Cu的扩散,起到扩散阻挡的作用;并且,石墨烯的电阻率极小,有利于优化背电极电阻,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进一步地,采用石墨烯量子点或石墨烯‑石墨烯量子点复合结构替代一般的金属扩散阻挡,还能够使背电极厚度变小,有利于对背电极应力的控制。
  • 太阳能电池
  • [发明专利]金属互连结构的制备方法-CN202111226452.8在审
  • 鲍宇;曾招钦 - 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 2021-10-21 - 2022-02-08 - H01L21/768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金属互连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在介质中形成沟槽,介质中形成有金属连线,沟槽底部的金属连线暴露;在介质和所述沟槽表面形成初始金属,初始金属包括目标金属元素或目标金属元素和目标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在初始金属表面形成扩散阻挡;在扩散阻挡表面形成种籽;在种籽上形成金属,金属填充沟槽,金属和种籽中包含的金属元素相同;进行平坦化处理,去除沟槽外的初始金属扩散阻挡、种籽和金属,使所述沟槽外的介质暴露。本申请通过在金属互连结构的制备工艺中,在形成扩散阻挡之前,形成初始金属以增强扩散阻挡和其下方的金属连线之间的粘附力,提高器件的可靠性与产品的良率。
  • 金属互连结构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互连结构及其形成方法-CN201410366450.2有效
  • 周鸣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2014-07-29 - 2019-03-12 - H01L21/768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互连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形成第一间介质以及第一导电插塞;依次形成第一扩散阻挡、第二扩散阻挡;硬度高于第二扩散阻挡的盖帽以及粘附;形成所述粘附之后,在粘附上形成第二间介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互连结构,包括衬底,第一间介质以及第一导电插塞、第一扩散阻挡、第二扩散阻挡、盖帽以及粘附,形成于所述粘附上的第二间介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减小第一导电插塞与第一间介质、互连结构的其他构件之间发生交叉扩散发生的几率、减少等离子体损伤、增加第一间介质与第二间介质之间的粘附力。
  • 互连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发明专利]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CN201911150860.2在审
  • 赵猛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 2019-11-21 - 2021-05-21 - H01L29/06
  •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基底,基底内形成有相邻接的阱区和漂移区;在漂移区中形成沟槽;在沟槽中形成扩散阻挡;形成扩散阻挡后,在阱区和漂移区交界处的基底上形成栅极结构,栅极结构位于扩散阻挡靠近阱区的一侧;在栅极结构一侧的阱区内形成源区,在栅极结构另一侧的漂移区内形成漏区,漏区位于漂移区中的扩散阻挡远离阱区的一侧。本发明实施例中,半导体结构工作时,在扩散阻挡阻挡作用下,漏区中的掺杂离子不易扩散到栅极结构下方的沟道区中,这使得栅极结构两侧的源区和漏区的耗尽不易扩展,从而有利于改善短沟道效应,进而提高半导体结构的电学性能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发明专利]等离子体振动开关元件-CN03809646.3无效
  • 吉井重雄;大塚信之;水野纮一;铃木朝实良;横川俊哉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2003-09-30 - 2005-08-03 - H01L29/80
  • 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振动开关元件包含:半导体基板(101);在该基板上形成的由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构成的第一阻挡(103),在第一阻挡上形成的由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构成的沟道(104);在沟道上形成的由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构成的第二阻挡(105);和在第二阻挡上设置的源极电极(107)、栅极电极(109)以及漏极电极(108),第一阻挡具有n型扩散(103a),第二阻挡具有p型扩散(105a),沟道的能带间隙比第一及第二阻挡的能带间隙小,在第一阻挡和沟道之间境界的传导带上积聚二维电子气EG,另一方,在第二阻挡和沟道境界的价电子带上积聚二维空穴气HG,各电极经绝缘(106)在第二阻挡上形成
  • 等离子体振动开关元件
  • [发明专利]一种双大马士革结构中铜阻挡的淀积方法-CN02137195.4无效
  • 李铭 - 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
  • 2002-09-27 - 2003-04-30 - H01L21/3205
  • 本发明是一种双大马士革结构铜阻挡的沉积方法。铜作为新的连线材料运用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由于铜对半导体器件的危害性,所以淀积铜之前,应先淀积一阻挡,以防止铜的扩散。目前一般采用离子化物理气相淀积工艺淀积阻挡阻挡在介质与铜之间,起到了阻止铜扩散的作用。但是,阻挡也存在于上下两铜之间,且阻挡的电阻率比铜大很多,因此增加了两铜之间的接触电阻。本发明利用现有的I-PVD工艺,将阻挡淀积分成两步,使用不同的衬底偏压、金属靶功率和氩气流量,从而有效地减少上下两铜之间的阻挡厚度,并增加介质侧壁上的阻挡厚度,同时保证介质上方有足够的阻挡
  • 一种大马士革结构阻挡方法
  • [发明专利]接触孔结构的形成方法及该接触孔结构-CN201911053373.4有效
  • 鲍宇 - 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 2019-10-31 - 2022-03-18 - H01L21/768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接触孔结构的形成方法及该接触孔结构,包括:在介质上形成凹槽;依次在凹槽的底部和侧壁形成扩散阻挡和浸润,浸润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在凹槽的开口处形成突起结构;通过第一溅射工艺和第二溅射工艺在扩散阻挡和浸润的表面沉积铜籽晶,去除突起结构;在铜籽晶上形成铜,该铜填充凹槽;对凹槽外剩余的扩散阻挡和铜进行去除处理。本申请通过在接触孔的凹槽的底部和侧壁形成扩散阻挡和浸润后,通过第一溅射工艺和第二溅射工艺在扩散阻挡和浸润的表面沉积铜籽晶,去除浸润在凹槽开口处形成的突起结构,从而扩大了凹槽的开口尺寸,便于后续的导电材料填充
  • 接触结构形成方法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