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变速器壳体后轴承孔润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79180.2 | 申请日: | 201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8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肖雄;余三成;李仙;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蓝黛动力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刘兴顺 |
地址: | 40276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变速器壳体后轴承孔润滑结构,在本体上开有一个输入轴后轴承孔和一个输出轴后轴承孔,这两个后轴承孔并排设置,而输入轴后轴承孔与第一油槽连通,本体上开有一个第三油槽,该第三油槽的一端与输入轴后轴承孔相连,第三油槽的另一端与输出轴后轴承孔连通。本实用新型去掉了两个第二油槽,取而代之的是增设了一个第三油槽,该第三油槽的一端与输入轴后轴承孔相连,而第三油槽的另一端与输出轴后轴承孔连通,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加强输出轴后轴承孔的结构强度,而且输入轴后轴承高速转动时充当一个微型有病,从而使流入输出轴后轴承孔的润滑油增多,进而可以改善对输出轴后轴承孔的润滑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变速器 壳体 轴承 润滑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汽车变速器壳体后轴承孔润滑结构,在本体(1)上开有一个输入轴后轴承孔(2)和一个输出轴后轴承孔(3),这两个后轴承孔并排设置,而输入轴后轴承孔(2)与第一油槽(1a)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上开有一个第三油槽(1c),该第三油槽的一端与所述输入轴后轴承孔(2)相连,其连接点靠近所述第一油槽(1a)与输入轴后轴承孔(2)的连接处,而第三油槽(1c)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轴后轴承孔(3)连通,且第三油槽(1c)的宽度为3‑5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蓝黛动力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蓝黛动力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20979180.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