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六辊轧机的弯辊力组合板形控制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08874.3 申请日: 2013-10-24
公开(公告)号: CN103567229A 公开(公告)日: 2014-02-12
发明(设计)人: 王晓晨;杨荃;梁治国;何飞;孙友昭;马粹;王敏;肖会芳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B21B37/38 分类号: B21B37/38
代理公司: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代理人: 皋吉甫
地址: 100083***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一种针对六辊轧机的弯辊力组合板形控制方法,属于机械自动化控制领域。目前主流的宽带钢六辊轧机均具备了工作辊弯辊与中间辊弯辊,本发明通过设计不同轧制工况下工作辊弯辊调节量与中间辊弯辊调节量的比例关系,使工作辊弯辊与中间辊弯辊同向调节时可以控制二次板形缺陷,反向调节时可以控制四次板形缺陷,从而依据以上原则针对六辊轧机建立了高效实用的弯辊力组合板形控制方法。利用本发明控制方法,可以通过人工手动干预或在线闭环系统模型两种方法,对长期困扰生产的四次板形缺陷实施快速精确的控制。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针对 轧机 弯辊力 组合 控制 方法
【主权项】:
1.一种针对六辊轧机的弯辊力组合板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建立辊系-轧件-张力一体化模型计算得到工作辊弯辊与中间辊弯辊的板形调控特性,从而得到二者针对二次平坦度调控能力的比例,在此基础上形成弯辊力组合板形控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1 通过有限元辊系-轧件隐式静力学模型求解工作辊有载辊形曲线:建立有限元辊系-轧件隐式静力学模型,采用1/2模型,提取有载状态下与带钢接触的工作辊单元节点的位移曲线,即工作辊有载辊形曲线, 步骤1.2通过有限元辊系-轧件显式动力学模型求解变形区横向流动因数分布:建立有限元辊系-轧件显式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由一刚性轧辊与带钢组成,轧辊辊形为根据隐式静力学模型计算得出的工作辊有载辊形曲线,设沿带钢宽度方向坐标为y,沿轧制方向坐标为x,通过以下公式(1)求解得到轧制变形区内单元体的横向应变增量y(x,y)以及纵向应变增量x(x,y),并进而得到横向流动因数G(x,y):(1), 步骤1.3通过横向流动因数计算结果修正三维差分轧件塑性变形模型:取轧制变形区的一半建立计算模型:将辊缝内的轧件分割成若干的微小单元,即变形区x方向被均分为m份,y方向被均分为n份;入口的板边处为(1,n)单元,任意单元以(i,j)表示,其中i为纵向单元编号,j为横向单元编号:板厚方向的应变增量z(i,j)为:(2)式中,h(i,j)为单元体高度;纵向应变增量x(i,j)与横向应变增量y(i,j)为:(3)式中,G(i,j)为G(x,y)的离散形式;轧件相对轧辊的纵向滑动位移阶段增量dV为:(4)式中,I为当前单元纵向坐标,Xm为变形区中性点对应的离散单元纵向坐标;轧件相对轧辊的横向滑动位移阶段增量dU为:(5)式中,J为当前单元横向坐标;轧辊对轧件的摩擦力作用方向与轧件相对轧辊的滑动方向相反,摩擦应力τx(i,j),τy(i,j)为:(6)式中 τm为合成摩擦应力,可表示为:(7)式中 μ为接触表面摩擦系数;p为单位轧制压力,与高向应力σz(i,j)关系为:(i,j);     ks为剪切变形抗力,与屈服极限σs有如下计算关系:横向应力σy(i,j)与高向应力σz(i,j)的计算式为:(8)(9)纵向应力σx(i,j)的计算模型为:(10)板宽边缘的力边界条件为:(11)由于考虑了辊缝外的弹性变形,所以入口处张应力τb和出口处张应力τf与弹性应变应满足:(12)三维差分法计算步骤如下:1)差分计算预处理① 将辊缝内的轧件划分为m * n 个网格单元;② 根据已知的入口、出口厚度分布,由式(2)得到各纵列单元的高向应变;③ 由式(3)得到各纵列单元的纵向应变与横向应变;④ 假设各列中性点完全相同,初步设定各列中性点位置;⑤ 设定各单元入口、出口张应力分布;2)差分计算过程差分计算过程从变形区边部第一列单元开始,对整个变形区进行差分计算;① 轧件的入口和出口单元的纵向应力即为入口与出口的单元所受张应力(如式(12)),分别由入口、出口出发,根据式(8)与式(9)计算单元横向应力与高向应力,由已经得到的各列中性点,根据式(4)~(7)可以计算得到纵向与横向的摩擦应力,最后由式(10)计算单元纵向应力;计算中总可以得到一列纵向应力计算值的连续点,该点即为第一列的中性点;② 检查是否已经计算到变形区的中点,否则回到①进行下一列的计算;③ 检查计算过程中得到的各列中性点与设定中性点是否一致,否则用计算中性点代替设定中性点,重新进行由①~②的差分计算;3)差分计算后处理全部n列计算结束后,由各列的高向应力计算得到各列的轧制力;步骤1.4辊系-轧件-张力一体化模型的建立:辊系弹性变形模型采用针对六辊轧机的影响函数法模型,辊系与轧件一体化模型是辊系弹性变形子模型和轧件塑性变形子模型联合计算的模型,开始计算前,假设带钢出口横截面形状,进行带钢的三维塑性变形,计算得出轧制力的横向分布,然后进入辊系的弹性变形计算,计算所得的轧件厚度横向分布,将其与假设值比较,如果不满足精度允许范围,则修正轧件厚度横向分布,进行下一轮的计算,直至相等为止,输出的最终结果有轧制力横向分布、轧件厚度横向分布等;在得到轧辊-轧件一体化模型之后,还需要建立张力计算模块,步骤如下:首先求解轧后带钢横向流动因数G’(j),即轧制变形区横向流动的累积效果:(13)单位长度变形区入口轧件,在变形区出口长度分布l’(j)为:(14)则纵向延伸率差分布εx(j)为:(15)式中,b为半板宽度,变形区出口纵向内应力分布σx(j)为:(16)将纵向内应力分布引入到平均前张力分布τave中,可以得到前张力分布:(17)至此,通过式(13)~(17),可以实现前张力的计算;由于后张力与辊系-轧件计算模型不存在迭代计算关系,相对比较容易,只需要将已知的张力分布作为轧件三维差分模型的迭代初始条件即可;在加入前后张力计算模块后,可以得到辊系-轧件-张力一体化模型,(这个模型是不是一个方程式,如果是请您给出) 步骤1.5通过辊系-轧件-张力一体化模型计算两组弯辊的板形调控特性,具体步骤如下:首先,确定中间辊窜辊位置、轧件轧前断面、轧前厚度以及道次压下率等参数,将工作辊弯辊的调控量范围划分为k-1个区间,分别求解多组不同工作辊弯辊力BFW1BFW2,…,BFWk下的轧后平坦度,平坦度通过纵向延伸率差分布εx,1(j),εx,2(j) ,…,εx,k(j)描述,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得到不同区间下的工作辊弯辊板形调控特性KBFW,p(j):(17)式中,工作辊弯辊板形调控特性的单位为IU/kN,其中IU为通过纵向延伸率差分布描述的平坦度单位,1IU=10-5;同样,将中间辊弯辊的调控量范围划分为l-1个区间,分别求解多组不同工作辊弯辊力BFW1BFW2,…,BFWl下的轧后平坦度,平坦度通过纵向延伸率差分布εx,1(j),εx,2(j) ,…,εx,l(j)描述,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得到不同区间下的工作辊弯辊板形调控特性KBFW,q(j):(18)式中,中间辊弯辊板形调控特性的单位为IU/kN;步骤1.6通过计算两组弯辊对二次平坦度调控能力的比例关系λ建立弯辊力组合板形控制方法,步骤如下:计算工作辊两组弯辊对二次平坦度调控能力的比例关系λ,通常二次平坦度与凸度C25C40对应,假设沿宽度方向划分单元宽度为5mm,则单元数n=2b/5,如果以C25衡量,则λ计算公式为:如果以C40衡量,则λ计算公式为:在平坦度闭环控制中,将由平坦度仪检测得到的通过纵向延伸率差分布描述的平坦度偏差信号进行拟合,平坦度偏差函数表达式:式中,y为沿带钢宽度方向的坐标,Flat(y)为通过纵向延伸率差分布的平坦度偏差,a0a1a2a4分别为平坦度偏差拟合系数,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到二次平坦度偏差Flat2与四次平坦度偏差Flat4(19)(20)此时,设针对二次平坦度偏差Flat2的调控量为R,针对四次平坦度偏差Flat4的调控量为S,由Flat2Flat4通过PID控制器可以求解得到调控量中间变量RS,以用于PLC编程的离散PID控制算法为例,其计算表达式为:(21)式中,TPTDTI分别为比例、微分、积分系数,kT为采样时刻,k=1,2,…;二次平坦度偏差与四次平坦度偏差可以分别通过工作辊弯辊与中间辊弯辊的同向组合调节与反向组合调节予以消除,通过求解以下方程组可以得到工作辊弯辊调节量与中间辊弯辊调节量:(22)式中,ΔBFW(kT) 与ΔBFM(kT)分别为kT时刻的工作辊弯辊调节量与中间辊弯辊调节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508874.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平整机板形控制装置及方法-201610967337.9
  • 李坤;邱坚;吕东波;周智勇;郑凯;龙瑞兵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2016-10-31 - 2018-03-27 - B21B37/38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整机板形控制装置,包括一对以轧制线为对称面的上下工作辊,以及一对上下支承辊,带钢从上下工作辊之间穿过,工作辊的前方设置有喷射梁以及用于对上下工作辊辊缝前处摄像的摄像机,喷射梁布置在带钢的上方,喷射梁上设有喷嘴,摄像机连接用于调整工作辊轧制力和弯辊力的控制机构。该平整机板形控制装置结构简单,利用平整液喷射及控制系统在工作辊前的带钢表面上均匀分布平整液,通过平整液在工作辊入口辊缝处的堆积状况检测工作辊辊缝与来料带钢板形的匹配情况,当平整液分布发生异常变化时,通过调整弯辊力、轧制力等轧制参数调整工作辊辊缝使平整液分布达到目标值范围,从而调整带钢板形。
  • 一种精轧机架调整方法及轧线控制系统-201510427926.3
  • 王秋娜;江潇;李金保;董立杰;王淑志;张转转;尹玉京;王蕾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2015-07-20 - 2017-07-25 - B21B37/3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轧机架调整方法及轧线控制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计算出来的各机架入口有效比例凸度及计算的轧机辊缝凸度不符合生产现场实际状况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响应添加操作,在轧线控制系统的第一SPRP表中添加第一修正系数,以形成第二SPRP表,从多个第二SPRP表中确定出与中间坯的至少一个钢材参数适配的第三SPRP表;根据至少一个钢材参数在每个精轧机架的出口的浪形表现对第三SPRP表中的第一修正系数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系数值;根据修正后系数值对至少一个精轧机架的原始比例凸度分配量进行修改,并基于修改后比例凸度分配量调整对应的精轧机架。从而实现了计算出的各个精轧机架窜辊位置和弯辊力更适合各品种、规格。
  • 机械式弯辊装置-201621365258.2
  • 张向东;刘建平;李兴华;王玉琢 - 邢台朝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2016-12-13 - 2017-07-18 - B21B37/38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式弯辊装置,包括机架、第一工作辊、第二工作辊和液压缸,第一工作辊通过第一左轴承座和第一右轴承座固定在机架的上端,第一工作辊的下侧,并平行第一工作辊设置第二工作辊,第二工作辊上对应第一左轴承座和第一右轴承座设置有第二左轴承座和第二右轴承座,第二左轴承座和第二右轴承座通过液压缸固定在机架上,工作时由于第一工作辊和第二工作辊之间受工件轧制力的作用产生反作用力,使工作辊产生挠度变形的倾向,而安装在弯辊座之间的斜铁,会产生克服工作辊产生挠度变形的反作用力阻止工作辊变化。
  • 单机架六辊可逆轧机组板形闭环反馈控制方法-201510953702.6
  • 石晓东;王国成;左开红 -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2015-12-17 - 2017-07-14 - B21B37/38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单机架六辊可逆轧机组板形闭环反馈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单机架六辊可逆轧机组的基本特性参数并按照预设周期采样当前备轧的带钢的基本特性参数;S2.采集轧制过程中与带钢板形计算相关的参数,并结合所述步骤S1中得到的基本特性参数计算带钢板形分布值并存储;S3.根据所述步骤S2中得到的带钢板形分布值以及目标板形值对所述带钢板形进行调节,并判断调节后的带钢板形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否,转入步骤S2。对于部分六辊可逆冷轧机组为节约投资成本而没有配置板形检测辊的情况,本发明可较好地解决其板形闭环反馈控制问题。
  • 基于双弯辊油路的轧机工作辊弯辊力控制方法及其装置-201410790649.8
  • 陈跃华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2014-12-17 - 2017-01-18 - B21B37/3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弯辊油路的轧机工作辊弯辊力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工作辊总弯辊力设定值分配两条弯辊油路的弯辊力设定值,并对落入切换死区范围内的弯辊力设定值进行重新分配;获取两条弯辊油路的弯辊力实际值,并根据获取的弯辊力实际值使用比例积分控制器调整两条弯辊油路的弯辊力;根据轧制力误差计算前馈弯辊力补偿量后,根据计算出的前馈弯辊力补偿量更新总弯辊力设定值以供更新两条弯辊油路的弯辊力设定值。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一种基于双弯辊油路的轧机工作辊弯辊力控制装置。本发明提出的轧机工作辊弯辊力控制方法,实现了对双弯辊油路的工作辊弯辊力的合理分配与控制。
  • 一种六辊冷轧机弯辊力的设定方法和装置-201610637531.0
  • 梁勋国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2016-08-05 - 2016-12-14 - B21B37/38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六辊冷轧机弯辊力的设定方法和装置,属于板带材冷轧技术领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六辊冷轧机的设备参数、带材参数及轧制工艺参数,并将其输入弯辊力设定模型中,分别计算得到工作辊和中间辊的最佳弯辊力设定值,并予以输出;通过上述方法可以依据弯辊力设定模型来输出最佳的弯辊力设定值,本发明基于板形机理模型深入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与最佳弯辊力间的物理关系,根据轧机的设备参数确定中间辊弯辊力与工作辊弯辊力之间明确的数学关系,建立理论严谨、物理意义明确、快速可靠、准确合理的六辊冷轧机弯辊力设定模型,并通过模型自适应进一步提高设定计算精度,保证产品良好的板形质量。
  • 一种热轧马氏体不锈钢带钢双边浪控制方法-201310216767.3
  • 张国民;陈龙夫;杨宴宾;秦斌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
  • 2013-05-31 - 2014-12-17 - B21B37/38
  • 一种热轧马氏体不锈钢带钢双边浪控制方法,属金属板的加工处理领域。其特征是所述的双边浪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轧制过程实施中浪预补偿轧制,通过调整弯辊力,来改变负载辊缝形状,进行动态控制,缓解轧后环节中带钢平直度的边浪化趋向,使带钢达到目标平直度;在层流冷却采用稀疏冷却模式,来减轻冷却过程中横向温度分布不均带来的板形问题;采用缓冷方式对放置在钢卷库中的带钢进行后续处置,以减小冷却过程中的温度不均匀性,改善板形缺陷。其从全流程的角度,统筹考虑各个工序对产品平直度的影响规律,实施多工序综合控制方法,有助于提高产品板形质量,可广泛用于热轧带钢产品的板形控制领域。
  • 弯辊控制系统和弯辊控制方法-201410213380.7
  • 王奇;李明湘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2014-05-20 - 2014-08-27 - B21B37/38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弯辊控制系统和一种弯辊控制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带钢轧制领域的弯辊控制系统和弯辊控制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供一种可以精确控制轧辊凸度,避免正负弯辊转换时产生零弯现象的弯辊控制系统,弯辊控制阀组出口与上下工作辊正弯缸连接,所述液压泵与弯辊控制阀组的进口连接,弯辊控制阀组由正弯控制阀组和负弯控制阀组组成,所述正弯控制阀组出口与上下工作弯辊正弯缸连接,所述负弯控制阀组出口与上辊工作负弯缸以及下辊工作负弯缸连接。轧辊施加压力使其弯曲,通过控制作用在轧辊上的压力的大小来控制轧辊的凸度,采用液压系统来控制使轧辊弯曲的压力的大小。
  • 热轧板形的凸度控制方法-201310011313.2
  • 徐仕龙;方斌;王金涛;吴海飞;唐豪伟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2013-01-11 - 2014-07-16 - B21B37/3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轧板形的凸度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00,计算当前控制周期内精轧机组出口输出带钢的凸度偏差;步骤S200,根据所得的凸度偏差,计算精轧机组中前六个精轧机架各自得分配凸度偏差;步骤S300,计算各精轧机架的弯辊调整量,并对其弯辊力进行调整。本发明的热轧板形的凸度控制方法,可对热轧带钢的凸度进行实时的动态控制,并且调整精确、稳定。
  • 一种针对六辊轧机的弯辊力组合板形控制方法-201310508874.3
  • 王晓晨;杨荃;梁治国;何飞;孙友昭;马粹;王敏;肖会芳 - 北京科技大学
  • 2013-10-24 - 2014-02-12 - B21B37/38
  • 本发明一种针对六辊轧机的弯辊力组合板形控制方法,属于机械自动化控制领域。目前主流的宽带钢六辊轧机均具备了工作辊弯辊与中间辊弯辊,本发明通过设计不同轧制工况下工作辊弯辊调节量与中间辊弯辊调节量的比例关系,使工作辊弯辊与中间辊弯辊同向调节时可以控制二次板形缺陷,反向调节时可以控制四次板形缺陷,从而依据以上原则针对六辊轧机建立了高效实用的弯辊力组合板形控制方法。利用本发明控制方法,可以通过人工手动干预或在线闭环系统模型两种方法,对长期困扰生产的四次板形缺陷实施快速精确的控制。
  • 一种冷轧带钢板形预测控制方法-201310379875.2
  • 赵昊裔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2013-08-27 - 2013-12-04 - B21B37/38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轧带钢板形预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于同一规格的冷轧带钢,建立对应的板形预测控制模糊推理模型;结合轧制力变化对带钢板形的影响特性设定板形预测控制模糊推理模型中各参数的模糊隶属函数;利用Takagi-Sugeno模糊模型建模规则建立板形模糊预测控制模型;选择对应的板形模糊预测控制模型来进行工作辊弯辊装置的在线调节。本发明使用模糊建模方法建立轧制力变化量、轧机前张力变化量、轧机后张力变化量与工作辊弯辊装置在线调节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克服了由于轧机本体与板形仪之间存在传输时滞对冷轧带钢出口板形控制产生的不利影响,有效消除冷轧带钢产品存在的中浪和边浪两种常见板形缺陷。
  • 一种具有多个压下油缸的可变挠度四辊轧机-201220302049.9
  • 徐利璞;尤磊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2012-06-26 - 2013-03-27 - B21B37/38
  • 一种具有多个压下油缸的可变挠度四辊轧机,工作机座为整体铸造式,机身为四个等截面立柱,上下各用横梁来连接为一体,在上横梁内部对称安装了五个压下油缸,压下油缸的活塞杆与油膜接触块连接,油膜接触块作用于上支撑辊辊身上部,上支撑辊、上工作辊、下工作辊、下支撑辊分别安装于相应的轴承座内,上工作辊轴承座和下工作辊轴承座两侧均加工有突起的“翅膀”,弯辊装置作用其上,轧制过程中与压下油缸相配合实时调整带钢板形,下支撑轴承座下方压靠在轧线调整装置上,根据带材调节压下油缸的压下量,使上支撑辊辊身形成不同挠度曲线,进而对有载辊缝进行控制,生产出板形良好的冷轧带钢,本实用新型具有机座刚度高,轧辊辊身挠度可变的优点。
  • 金属板材的轧制方法-201180015489.4
  • 小川茂;比护刚志;若月邦彦 -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2011-01-12 - 2012-12-19 - B21B37/38
  • 本发明是金属板材的轧制方法,其课题为在减弯装置的响应性比增弯装置差的轧机中,即使是作用减小弯辊力的设定条件的情况下,也能够付与高响应的板凸度、形状控制功能。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轧制开始前作用增弯力和减弯力这双方,作为合力而使相当于辊平衡力的弯辊力作用在作业辊轴承座上。在轧制开始时,减弯力一边保持一定值一边使增弯力变化,作为合力而使规定的弯辊力(减弯力)作用在作业辊轴承座上来进行轧制,在轧制结束时使增弯力回到轧制开始前的状态,作为与减弯力的合力而使相当于辊平衡力的弯辊力作用在作业辊轴承座上,在该状态下结束轧制。
  • 一种可变挠度四辊轧机-201210212912.6
  • 徐利璞;尤磊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2012-06-26 - 2012-10-24 - B21B37/38
  • 一种可变挠度四辊轧机,工作机座为整体铸造式,机身为四个等截面立柱,上下各用横梁来连接为一体,在上横梁内部对称安装了五个压下油缸,压下油缸的活塞杆与油膜接触块连接,油膜接触块作用于上支撑辊辊身上部,上支撑辊、上工作辊、下工作辊、下支撑辊分别安装于相应的轴承座内,上工作辊轴承座和下工作辊轴承座两侧均加工有突起的“翅膀”,弯辊装置作用其上,轧制过程中与压下油缸相配合实时调整带钢板形,下支撑轴承座下方压靠在轧线调整装置上,根据带材调节压下油缸的压下量,使上支撑辊辊身形成不同挠度曲线,进而对有载辊缝进行控制,生产出板形良好的冷轧带钢,本发明具有机座刚度高,轧辊辊身挠度可变的优点。
  • 一种冷轧带钢板形前馈控制方法-201210020866.X
  • 解相朋;赵菁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2012-01-30 - 2012-07-18 - B21B37/3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轧带钢板形前馈控制方法,包括:A、计算出相邻控制周期之间的轧制力变化量;B、利用轧制过程现场数据进行单位轧制力变化量所引起板形变化量的在线自学习修正;C、根据当前相邻控制周期间的轧制力变化量、自学习修正后的单位轧制力变化量所引起板形变化量、轧机板形调控装置的板形调控系数计算出轧机工作辊最优弯辊调节量和中间辊最优弯辊调节量;D、输出轧机工作辊最优弯辊调节量和中间辊最优弯辊调节量到轧机工作辊和中间辊弯辊装置,完成板形前馈控制。本发明的冷轧带钢板形前馈控制系统,能够实现以最优工作辊和中间辊弯辊调节量来对在冷轧带钢轧制过程中,由于轧制力频繁波动造成的板形质量变坏问题的有效控制。
  • 一种内源驱动式板形板厚综合调控轧机-201210015055.0
  • 杜凤山;黄华贵;于辉;许志强;李学通;杨霄玉;杜凤林 - 燕山大学;秦皇岛华赫威科技有限公司
  • 2012-01-18 - 2012-07-18 - B21B37/3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源驱动式板形板厚综合调控轧机,由机架、带有电热胀棒的轧辊辊系、滑环、测温传感器和电热信号输出反馈控制系统组成,将装有电热胀棒调控辊型的轧辊辊系按照轧机类型装配在轧机机架之中,由液压缸调节压下量。通过辊型曲线电热胀棒温控调节,构建可实现各阶次复合浪形控制的辊型曲线。本发明可构造任意控制复杂浪形的高阶辊型曲线,能使二辊、普通四辊、多辊轧机控制板形的控制模式简化。同样具备传统轧辊横移、弯辊、分段喷水冷却的调节功效,大大简化了轧机板形调控机构构成,不仅可调节具有四次曲线的浪形,可以对各种高次浪形及局部浪形进行有效控制,使板形调控能力增强。本发明不仅适用板带冷轧,也适用于板带热轧。
  • 用于平整机的自解耦弯辊控制方法-201110458193.1
  • 赵云涛;王胜勇;卢家斌;李传涛;李四川;李海东 - 中冶南方(武汉)自动化有限公司
  • 2011-12-31 - 2012-07-11 - B21B37/38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平整机的自解耦弯辊控制方法,其采用解耦方式实现平整机弯辊力控制,具体是:根据弯辊力设定值与零值比较情况,对弯辊缸无杆腔和有杆腔压力双闭环PI控制,其中弯辊缸一侧进行总弯辊力控制,另一侧进行恒定背压控制;通过弯辊控制各环节传递函数精确描述自解耦控制方式,并为自解耦控制方式设计一套适用于平整机的弯辊控制系统。本发明实现简单,使弯辊力控制精度达到-0.634%~+0.68%,响应速度为48.5ms,因此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达到了保证值要求,而且弯辊力控制具有良好的跟随性,提高了该平整机组板带钢的尺寸精度和板形精度,可推广到本类型平整机组弯辊系统的电气控制。
  • 带钢轧机横向多段交叉工作辊调控板形方法及其调控装置-201110453443.2
  • 黄彦峰;张晓伟;谢满堂 - 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 2011-12-29 - 2012-06-27 - B21B37/38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钢轧机通过横向多段交叉工作辊调控板形的方法及其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上、下工作辊入口及出口沿轧辊轴向方向分布数量为3-5个的施加弯辊力点;入口及出口主动弯辊力Fi和被动弯辊力Fd呈非对称错位分布;其主动弯辊力Fi和被动弯辊力F呈非对称错位分布;其弯辊力方向与轧辊垂直,并平行于轧制平面或与轧制平面夹角小于10°;其横向交叉工作辊调控板形的调控装置由衬辊、缸头、衬辊架、弯辊缸块、推拉缸、托架和防护板组成。本发明不仅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既能调控简单板形,又能调控复杂板形,同时由于工作辊横向有侧支撑,能在有效减小辊径的基础上避免轧辊的横向挠曲,使板形调控变得十分方便。
  • 用于实现工作辊的弯辊和平衡的双阀联动闭环控制装置-201120205457.8
  • 张尚盈;丁文红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2011-06-17 - 2012-05-02 - B21B37/38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用于实现工作辊的弯辊和平衡的双阀联动闭环控制装置,主要由控制回路和4个弯辊液压缸、2个电液伺服阀、2个压力传感器、2个安全阀组成,其中:所述4个弯辊液压缸,它们的无杆腔一端并联后经由液压锁与第一电液伺服阀的工作油口A相连,它们的有杆腔一端并联后经由第二液压锁与第二电液伺服阀的工作油口B相连;在无杆腔一端与液压锁之间、在有杆腔一端与液压锁之间各配置一个安全阀;在靠近无杆腔一端的油路上、靠近有杆腔一端的油路上各配置一个压力传感器;控制回路由弯辊力计算模块、动压反馈模块、控制器、比例系数和补偿值组成。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材率高,控制性能好,提高了控制精度,以及应用效果好等优点。
  • 主动避免执行器饱和现象发生的冷轧带钢板形控制方法-201110269164.0
  • 解相朋;赵菁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2011-09-13 - 2012-03-07 - B21B37/38
  • 本发明涉及主动避免执行器饱和现象发生的冷轧带钢板形控制方法,具体是:在线采集轧机传动装置的实时位置状态数据,结合各传动装置的板形调控功效系数计算出当前控制周期内轧机的板形调控能力,为有效滤除板形偏差中的不可控成分提供保证;依据当前控制周期内板形调控能力对板形偏差信号进行快速滤波处理,将板形偏差信号中的可控与不可控部分有效分离,只保留可控部分进行多变量优化控制器的设计,实时计算出轧机传动装置的控制调节量,主动避免执行器饱和现象的发生,减少了控制装置机械部件磨损并实现了冷轧带钢的高精度板形控制。本发明增加了板形控制装置的使用寿命,解决了板形控制效果变差的问题,为提高冷轧板形控制质量提供了便捷途径。
  • 双阀联动闭环控制实现工作辊的弯辊和平衡的方法-201110163849.7
  • 张尚盈;丁文红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2011-06-17 - 2011-11-23 - B21B37/3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阀联动闭环控制实现工作辊的弯辊和平衡的方法,其是采用工作辊弯辊和平衡液压控制系统来实现的,该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回路和4个弯辊液压缸、2个电液伺服阀、2个压力传感器、2个安全阀组成;该方法包括使用同一控制器进行双阀联动闭环控制以实现工作辊的正负弯和平衡,工作辊平衡控制使用正弯模式的双阀联动,双阀控制信号之比等于液压缸两腔面积之比,以及设置动压反馈内环以改善弯辊力控制系统性能的步骤。本发明具有成材率高,控制性能好,提高了控制精度,以及应用效果好等优点。
  • 热轧串联式轧机的凸度和/或楔形自动控制系统-201020263155.1
  • 安部可治;王平源;刘金存;韩仁生 - 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2010-07-20 - 2011-01-26 - B21B37/38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轧串联式轧机的凸度和/或楔形自动控制系统,其通过在热轧串联式轧机中建立从首台到最后一台精轧机架的工作辊弯曲和辊缝调平的反馈控制,实现了全自动化的带材凸度(楔形)控制,即,在轧制过程中,ASCC模型在检测出带钢楔形后,同目标楔形比较得出偏差,利用系统的综合运算和控制手段进行纠偏,建立阶梯式调整方法,从而使反馈控制的响应最大化,以纠正带钢楔形和凸度,保证产品良好的平直度,防止带钢在各机架内的蛇形运动,消除现有凸度控制手段单一的弊端,综合平衡了凸度和平直度的关系。本实用新型可保证带材长轴方向的凸度精度与楔形,提高平直度,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并能有效提高轧钢厂经济效益。
  • 一种轧机弯辊控制在线切换装置-200920350793.4
  • 韩建斌;邱志宏;孙伟 - 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首钢总公司
  • 2009-12-31 - 2010-09-22 - B21B37/38
  • 一种轧机弯辊控制在线切换装置,属于轧钢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在现有轧机弯辊装置上加装备用压力传感器和在线切换装置;备用压力传感器与原系统中安装在弯辊液压缸上的一一对应,共有4个,在线切换装置包括切换开关和3个指示灯。优点在于,实现了弯辊装置的在线切换操作。故障指示准确、操作方便、几乎不用停机时间即排除故障恢复正常生产,降低了系统系统故障率和热停工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