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5368.7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1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郭恩卿;伊晓燕;王国宏;刘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33/14 | 分类号: | H01L33/14;H01L33/04;H01L3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该半导体发光器件,包括:第二电极;第一掺杂类型的第一半导体层,与第二电极电性连接;有源层,形成于第一半导体层上;第二掺杂类型的第二半导体层,形成于有源层上;第一掺杂类型的第一简并半导体层,形成于第二半导体层上;第二掺杂类型的第二简并半导体层,形成于第一简并半导体层上;第一电极,与第二简并半导体层电性连接。本发明通过在半导体发光器件插入正偏的隧穿pn结,大幅增强功率型半导体发光器件的电流分布均匀性,解决电流集边效益。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发光 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电极;第一掺杂类型的第一半导体层(31),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有源层(50),形成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31)上;第二掺杂类型的第二半导体层(61),形成于所述有源层(50)上;第一掺杂类型的第一简并半导体层(42),形成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61)上;第二掺杂类型的第二简并半导体层(41),形成于所述第一简并半导体层(42)上;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简并半导体层(41)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掺杂类型和第二掺杂类型分别为p型掺杂和n型掺杂中的一种;所述第一简并半导体层(42)与所述第二简并半导体层(41)的界面处形成第一隧穿pn结;所述第二半导体层(61)与所述第一简并半导体层(42)的界面处形成第二隧穿pn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375368.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磁屏蔽材料、应用及其制造工艺
- 下一篇:编码孔径成像系统及其编码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