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组旋翼无反扭矩尾桨直升机的动力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15030.0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0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泽民 |
主分类号: | B64C27/06 | 分类号: | B64C27/06;B64C27/12;B64D35/02;B64D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组旋翼无反 扭矩 直升机 动力 系统 | ||
针对传统直升飞机利用反扭矩尾浆,共轴双组旋翼相互反转来平衡机体旋转扭矩方法存在:机尾过长,动力传动距离远,速度比较慢,机动性比较差等一些实际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单组旋翼无反扭矩尾桨直升机的动力系统以及加推力桨或倾转推力桨直升机的动力系统,替代传统直升飞机的反扭尾桨、共轴双组旋翼中的一组旋翼来平衡机体旋转扭矩、提高直升机的飞行速度以及机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单组旋翼直升机的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直升飞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机体旋转而失去升力发生坠机事故,为了平衡机体旋转扭矩,传统的直升飞机采用在其尾部加装变螺距螺旋桨来平衡机体旋转扭矩。为了减少尾桨平衡机体旋转扭矩的功率消耗,采用加长机尾来增加旋翼主轴至尾浆之间的杠杆做用距离,来减少尾浆的功率消耗,以及为了确保旋翼旋转的安全,旋翼与尾桨之间需要一定的安全距离,因此导至传统直升飞机机尾过长、尾浆的动力传动距离远、机尾结构体积比交大、重量高,飞行速度比较慢,机动性能比较差,由于存在尾浆:尾浆噪声大、易伤及地面人员、尾浆易与它物相碰损坏而发生坠机事故。采用共轴双组旋翼相互反转来平衡机体旋转扭矩的传统直升飞机,也存在共轴双组旋翼之间需要一定的安全距离、而导致主轴过长、使飞行阻力增大、飞行速度受到限制、机动性能比较差,双组旋翼机构复杂、以及操控难度比较大的不足。采用涵道式尾浆、以及产生主动气流从尾部反向喷出的传统直升飞机仍存在机尾长、其结构体积比较大、重量比较高、阻力比较大、速度比较慢,机动性比较差,效率欠佳的不足。
发明目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单组旋翼无反扭矩尾桨直升机的动力系统,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具体的技术方案是:
发明内容:
一种单组旋翼无反扭矩尾桨直升机的动力系统,组成包括:机体、发动机、无桨式扭矩平衡器、单组旋翼,机体连接发动机,发动机上部连接上传动机构,上述为现有技术的直升机,发动机下部连接组合式减速机,所述的该组合式减速机具有一至五根与旋翼轴旋转方向反方向旋转的与旋翼轴差轴线的输出轴,所述的组合式减速机输出轴连接与其同壳体的载荷机构,所述的组合式减速机的壳体连接机体并与机体形成相对平衡扭矩。
一种单组旋翼无反扭矩尾桨直升机的动力系统,所述的组合式减速机是由行星式减速单元与平行轴式减速单元组成,所述的一至五根动力输出轴是以平行轴式减速单元中的中齿轮为中心其周边齿360度均布的齿合一至五只输出齿轮或输出齿轮组,所述的输出齿轮或输出齿轮组连接输出轴以其旋转方向与旋翼轴旋转方向相反为原则,以组合式减速机中包括的组合式双轴输出减速机为例:发动机下输出轴连接组合式双轴输出减速机的太阳齿轮一,所述的太阳齿轮一连接至少三只互为120度的星齿轮一、二、三,所述的星齿轮一、二、三连接星齿轮轴一、二、三和齿圈,所述的星齿轮轴一、二、三连接星架,所述的星架:一、在选择组合式减速机以一轴、二轴输出时星架连接中轴,二、在选择组合式减速机以三根至五根轴输出时可以实施星架直接连接中齿轮,所述的星架连接中轴,中轴两端连接轴承一、二,轴承一、二连接壳体,所述的中轴中部连接中齿轮,所述的中齿轮左边连接输出齿轮一,所述的输出齿轮一连接输出轴一,输出轴一两端连接轴承一、二,轴承一、二连接壳体,所述的中齿轮右边连接输出齿轮二,所述的输出齿轮二连接输出轴二,所述的输出轴二两端连接其轴承三、四,所述的轴承三、四连接壳体,上述结构与发动机连接为下置连接,上置连接是组合式双轴输出减速机置于上,传动机构上部其太阳齿轮一套连接在旋翼轴上,其星架、中齿轮以旋翼轴为中心通过轴承与旋翼轴套连接,其它输出齿轮位置与下置连接相同。
一种单组旋翼无反扭矩尾桨直升机的动力系统,所述的载荷机构包括:介质压力技术中的径向注塞式机构,动力传动技术中的各式离合器、藕合器,藕合式连轴器,制动器技术中的碟式制动器机构,或由其中两种机构组成的组合式载荷机构,以上述载荷机构中的一种机构来具体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泽民,未经王泽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50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