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向扩晶法的微器件巨量转移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91566.3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58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尹周平;陈建魁;金一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1/677 | 分类号: | H01L21/677;H01L27/15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张彩锦;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向 扩晶法 器件 巨量 转移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向扩晶法的微器件巨量转移装置及方法,包括微器件剥离转移模块、X向扩晶模块、过渡承接模块、Y向扩晶模块、目标基板承载模块、微器件补缺模块、固化模块、封装模块和目标基板搬运模块,微器件剥离转移模块用于剥离微器件;X向扩晶模块用于将微器件沿晶元盘的X向扩晶;过渡承接模块用于将晶元盘旋转90度;Y向扩晶模块用于将微器件沿晶元盘的Y向扩晶;目标基板承载模块用于接收微器件并将目标基板送入微器件补缺模块、固化模块、封装模块、基板搬运模块中,实现补缺、固化、封装及上下料。通过本发明,利用卷绕工艺实现微器件的巨量转移,具有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双向扩晶法的微器件巨量转移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Micro-LED技术,即LED微缩化和矩阵化技术,指的是在一个晶片上集成的高密度微小尺寸的LED阵列,如LED显示屏每一个像素可定址、单独驱动点亮,可看成是LED显示屏的微缩版,将像素点距离从毫米级降低至微米级。Micro-LED优点表现的很明显,它继承了无机LED的高效率、高亮度、高可靠度及反应时间快等特点,并且具自发光无需背光源的特性,更具节能、机构简易、体积小、薄型等优势。同时,相比于OLED,色彩的准确度更高且具由更长的寿命以及更高的亮度。
Micro-LED主要通过将传统LED晶体薄膜用微缩制程技术进行微缩化、阵列化、薄膜化,然后通过巨量转移技术将晶体膜批量转移到电路上,利用物理沉积技术制造保护层,最后完成封装。巨量转移技术是Micro-LED制备的关键技术之一,其转移过程精度要求高、数量巨大,需要新技术来满足这一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向扩晶法的微器件巨量转移装置及方法,其通过对关键组件如微器件剥离转移模块、X向扩晶模块、过渡承接模块、Y向扩晶模块、目标基板承载模块、微器件补缺模块、固化模块、封装模块和目标基板搬运模块的结构及具体装配关系的研究与设计,以利用卷绕工艺实现微器件的巨量转移,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扩晶法的微器件巨量转移装置,其包括微器件剥离转移模块、X向扩晶模块、过渡承接模块、Y向扩晶模块、目标基板承载模块、微器件补缺模块、固化模块、封装模块和目标基板搬运模块,其中:
所述微器件剥离转移模块位于X向扩晶模块的上方,其用于将微器件从晶元盘上剥离;
所述X向扩晶模块用于承接从晶元盘上剥离的微器件,并将微器件沿晶元盘的X向扩晶;
所述过渡承接模块位于X向扩晶模块的右下方,用于承接从X向扩晶模块剥离的微器件,并将微器件旋转度;
所述Y向扩晶模块位于过渡承接模块的右上方,用于承接从过渡承接模块上剥离的微器件,并将微器件沿着Y向扩晶;
所述目标基板承载模块位于Y向扩晶模块的右下方,用于接收微器件并将目标基板送入微器件补缺模块、固化模块与封装模块中;
所述微器件补缺模块、固化模块、封装模块与基板搬运模块依次布置于目标基板承载模块的右侧,所述微器件补缺模块用于实现目标基板上微器件的补缺,所述固化模块用于实现微器件与基板的连接,所述封装模块用于对连接后的微器件与基板整体封装一层保护层,所述基板搬运模块用于实现目标基板的上下料。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微器件剥离转移模块包括晶元自动换盘单元、晶元盘移动单元、晶元盘托盘、转移激光扫描单元、转移激光剥离单元以及遍历视觉单元,所述晶元自动换盘单元布置于晶元盘移动单元的后方,用于将晶元盘装入晶元盘移动单元上方的晶元盘托盘上,所述转移激光扫描单元与转移激光剥离单元并列布置于晶元盘的上方,分别用于弱化晶元盘上微器件与晶元盘的粘结强度以及将微器件从晶元盘上剥离,所述遍历视觉单元布置于晶元盘的下方,用于检测微器件的质量并标识不良微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15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