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多晶CZT上沉积DLC膜的方法及CZT半导体探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40325.0 | 申请日: | 201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68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廖斌;欧阳晓平;王宇东;吴先映;张旭;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06 | 分类号: | C23C14/06;C23C14/32;C23C14/48;H01L31/18;H01L31/115;H01L31/029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3 | 代理人: | 李冬梅;苗源 |
地址: | 10087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积 多晶 磁过滤阴极真空弧沉积 半导体探测器 第一层 过渡层 薄膜 晶体表面 漏电流 减小 释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多晶CZT上沉积DLC膜的方法及CZT半导体探测器,其中,该在多晶CZT上沉积DLC膜的方法包括:采用磁过滤阴极真空弧沉积方法,在多晶CZT的晶体表面沉积第一层DLC膜;在所述第一层DLC膜之上,采用磁过滤阴极真空弧沉积方法沉积用于释放内应力的薄膜过渡层;在所述薄膜过渡层之上,采用磁过滤阴极真空弧沉积方法沉积第二层DLC膜。通过实施本发明,在多晶CZT上沉积DLC膜能够保护多晶CZT,减小漏电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射性材料探测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多晶碲锌镉(CZT)上沉积类金刚石碳(DLC)膜的方法及CZT半导体探测器。
背景技术
关于特殊核材料、脏弹、核武器和某些放射源、放射性污染等的鉴别,可采取γ辐射能谱测量与分析方法实现。其中,反恐便携式γ谱仪具有截获、识别非法核材料,阻断其流通途径和现场检查放射性污染性质,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的作用,是交通关口的重要安检设备和反恐部队的重要装备。
迄今为止,国内外γ能谱测量仪器主要包括三类:其一,采用无机晶体闪烁体作为探头的闪烁体谱仪,如NaI(Tl)谱仪、CsI(Tl)谱仪等,特点是探测效率高,使用方便,但能量分辨率低,目前商用便携式谱仪基本都属于这一类型;其二,采用高纯度锗HPGe或者锗锂Ge(Li)半导体探测器的半导体谱仪,其特点是能量分辨率高,但因为需要使用低温条件,主要用于实验室分析,不适于便携式应用;其三,基于碲化镉(CdTe)或碲锌镉(CdZnTe,以下简称CZT)等化合物半导体探测器的半导体谱仪,起能量分辨率介于HPGe和NaI(Tl)之间,可在常温下使用,易于便携。
其中,CZT半导体探测器可在常温下使用,体积小,探测装置简单,兼有宽的禁带和低的电离能,这使它在常温下具有很好的能量分辨率,同时高的原子序数提高了光电峰的本征效率。此外,CZT半导体探测器还有对低能光子有高探测效率,探测信号直接转换,易与前端电子学结合,可构成空间分辨率高的像素阵列探测器和受环境因素影响小等优点。因此,从反恐便携式γ谱仪的发展方向来看,比较有前途的应该是CZT半导体探测谱仪。但是,单晶CZT探测器的最大缺点是体积小,探测效率低。目前CZT晶体最大单晶体积只可达15mm*15mm*7.5mm,因此,做成像素列探测器需要很高的工艺水平和生产成本。
经大量研究后,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研发多晶CZT半导体探测器是发展CZT探测的趋势。现有的晶体生长工艺可以将多晶CZT半导体探测器制备成大体积,提高探测效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但是多晶CZT半导体探测器的存在漏电流大和硬度低易碎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在多晶碲锌镉(CZT)上沉积类金刚石碳(DLC)膜的方法及CZT半导体探测器,在多晶CZT上沉积DLC膜能够保护多晶CZT,减小漏电流。
进一步来讲,该在多晶CZT上沉积DLC膜的方法包括:采用磁过滤阴极真空弧沉积方法,在多晶CZT的晶体表面沉积第一层DLC膜;在所述第一层DLC膜之上,采用磁过滤阴极真空弧沉积方法沉积用于释放内应力的薄膜过渡层;在所述薄膜过渡层之上,采用磁过滤阴极真空弧沉积方法沉积第二层DLC膜。
所述金属钛层的注入条件包括:注入电压8Kv,注入束流5mA,注入剂量1000mC。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薄膜过渡层为聚合物有机膜或氧化铝膜层。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合有机物膜包括聚酰亚胺膜。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过滤阴极真空弧沉积方法利用双管180度磁过滤沉积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03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