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2315.4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0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于建蕾;王定华;王俊伟;张翔;徐磊;柯何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B62D5/12;B62D5/18;B62D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吴兰柱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桥 汽车 转向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垂臂、第一前桥直拉杆、过渡拉杆、助力缸总成、第二前桥直拉杆、第一前桥及第二前桥;转向器通过转向器支架安装于车架纵梁上,垂臂的上端与转向器连接,垂臂的下端与过渡拉杆的前端活动连接;过渡拉杆的后端与助力缸总成活动连接;第一前桥直拉杆的前端与助力缸总成活动连接,后端与第一前桥活动连接;第二前桥直拉杆的前端与助力缸总成活动连接,后端与第二前桥活动连接。本技术方案中的助力缸总成既能提供转向助力,又能充当过渡摇臂的作用;助力缸不使用活塞杆,助力缸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从而输出更大的转向力矩,且寿命高、可靠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转向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双前桥转向的汽车是指具有两个转向桥的汽车,相比单前桥车多一个转向 桥,所以可以承载更多的载重,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双前桥转向汽车成为公路 运输车的发展趋势。
如图1至图3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示意图,包括方向盘 01、转向管柱02、转向器03、转向器摇臂04、第一前桥过渡拉杆05、第一前 桥过渡臂06、第一前桥直拉杆07、助力缸08、助力缸支架09、第一前桥转向 节臂010、第二前桥直拉杆013、第二前桥转向节臂014、第一前桥012、第二 前桥016、第一前桥转向节011及第二前桥转向节015。
各拉杆与各个摆臂之间通过球销接头连接,如第一前桥过渡臂上分别连接 有第一前桥过渡拉杆、第一前桥直拉杆、第二前桥直拉杆及助力缸,即需要传 递运动,又要传递转向力。第一前桥转向节臂的回转半径和第二前桥转向节臂 的回转半径相等,以获得合适的转向传动比,保证第二前桥转向精准;助力缸 与第一前桥过渡臂拉入,并提供转向助力,
如图4所示,在转向系统中还包括液压助力管路系统,包括储油罐017、 储油罐出油管018、油泵019、转向器进油管020、转向器出油管021、助力缸 左转进油管22及助力缸右转进油管23。油泵将储油罐中的动转油提供给转向 器,并提供转向助力。
现有技术的转向系统中,无论助力缸如何布置,采用现有的结构均需要为 助力缸预留较大的安装空间及运动空间,在整车上的布置较困难。
助力缸活塞杆与外界紧靠防尘罩来隔绝,防尘罩失效时,杂质易进入助力 缸内部导致密封失效,助力缸外泄漏增大,导致效率降低。
需要设置额外的过渡摇臂将助力缸的直线运动转化为转动,因此需要的部 件较多且结构复杂。
活塞杆不能承受较大的压力,长期重载工况下,活塞杆易弯曲,寿命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以解决需要为助力缸预留 较大空间及活塞杆易弯曲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垂臂、第一前桥直拉杆、过渡拉 杆、助力缸总成、第二前桥直拉杆、第一前桥及第二前桥;
所述转向器通过转向器支架安装于车架纵梁上,所述垂臂的上端与所述转 向器连接,所述垂臂的下端与所述过渡拉杆的前端活动连接;
所述过渡拉杆的后端与所述助力缸总成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前桥直拉杆的前端与所述助力缸总成活动连接,后端与所述第一 前桥活动连接;
所述第二前桥直拉杆的前端与所述助力缸总成活动连接,后端与所述第二 前桥活动连接。
所述助力缸总成设置于所述转向器与所述第一前桥之间的所述车架纵梁 上;
所述助力缸总成包括助力缸及与所述助力缸啮合的摇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23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储油装置的链条滚轮组件
- 下一篇:机器人用微型高精度少齿差行星减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