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差动调速行星齿轮无级变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1646.2 | 申请日: | 2015-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2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康;谢斌;石祥鹏;朱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康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76 | 分类号: | F16H3/7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任重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差动 调速 行星 齿轮 无级 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差动调速行星齿轮无级变速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车综合性能的评估,不仅取决于发动机,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变速器性能与发动机配合及动态调控的质量。目前汽车上使用的变速器可以分类为: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两大类。有:MT(手动变速器)和AT、AMT、DSG、CVT等(自动变速器),以及混合动力车用ECVT等。除了CVT和ECVT以外,其余的变速器都是有级的,在变速过程中动力是断开的,存在与发动机配合及动态调控的质量问题,匹配不好时会产生冲击。由于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自动变速器也发展很快,已经是汽车变速器的发展方向。但是,液力传动效率低;其他自动变速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维修困难,价格昂贵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核心技术为国外垄断。
汽车用无级变速器,是汽车问世以来人们一直追求的产品。其原因是可以和汽车动力系统完美匹配,提高汽车的使用性能,具有节能、环保、变速平稳、操作简单等许多优点。现有的汽车无级变速器CVT,是由钢带(或链)、摩擦轮和液压系统组合的,由于是摩擦传动,传动功率小,应用受限制,目前在小排量汽车上使用比较多。因此,研究一种可以突破摩擦机构的性能限制和也能在功率较大的汽车上应用的无级变速器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动力连续传递、齿轮传动比高、传递动力能力强、应用范围广的无级变速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差动调速行星齿轮无级变速器由两级行星机构串联组成差动轮系,第一级行星机构包括第一级内齿轮、第一级太阳轮、第一级行星轮和第一级行星架,第一级内齿轮与输入轴连接为输入,第一级太阳轮和第一级行星架为输出;第二级行星机构包括第二级太阳轮、第二级行星轮、第二级行星架和第二级内齿轮;第一级行星架和第二级太阳轮连接,第一级太阳轮和第二级行星架连接;第二级内齿轮与输出轴连接为输出。
进一步的,第一级行星机构和第二级行星机构间设有转速控制机构,转速控制机构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连接调速电机,输出端连接在第一级太阳轮和第二级行星架的连接轴上,转速控制机构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设有变速机构,通过变速机构使调速电机转速在合适范围内;通过与输入端连接的调速电机来控制转速控制机构无级变速;通过可锁止机构锁止第一级太阳轮和第二级行星架连接轴的转速,阻隔循环功率流并调速,从而实现无级变速以及最大扭矩输出和最高转速输出的变化和功率平衡。
进一步的,转速控制机构通过行星机构和涡轮付机构,或齿轮机构和可锁止机构,或链轮机构和可锁止机构,或齿轮带机构和可锁止机构连接其输入端和输出端。
转速控制机构的结构为:转速控制机构包括转速控制机构第一级行星机构、转速控制机构第二级行星机构和蜗轮付机构,蜗轮付机构包括蜗杆、蜗轮和蜗杆轴承座;转速控制机构第一级行星机构包括转速控制机构第一级太阳轮、转速控制机构第一级行星轮、转速控制机构第一级行星架和固定内齿圈,转速控制机构第一级太阳轮连接在第一级太阳轮和第二级行星架的连接轴上,转速控制机构第一级行星轮与固定内齿圈啮合;转速控制机构第二级行星机构包括转速控制机构第二级太阳轮、转速控制机构第二级行星轮、转速控制机构第二级行星架和固定内齿圈,转速控制机构第二级太阳轮连接在第一级太阳轮和第二级行星架的连接轴上,转速控制机构第二级行星轮与固定内齿圈啮合;转速控制机构第一级行星架与转速控制机构第二级太阳轮连接,蜗轮与转速控制机构第二级行星架连接为一体,套装在第一级太阳轮和第二级行星架的连接轴上。
进一步的,固定内齿圈和蜗杆轴承座固定在变速器的壳体,蜗杆上连有调速电机。
进一步的,转速控制机构第一级行星轮和转速控制机构第二级行星轮啮合同一固定内齿圈。
进一步的,转速控制机构第一级行星机构和第一级行星机构可以共用同一太阳轮,即转速控制机构第一级行星轮与第一级太阳轮啮合。
进一步的,转速控制机构第一级行星架与转速控制机构第二级太阳轮的连接方式为键连接、销连接、螺纹连接、膨胀套或花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康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康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16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变连杆机构
- 下一篇:单同步多离合变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