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功率晶体吸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4301.7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0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陈聪智;吴建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聪智;吴建朋 |
主分类号: | H01L23/34 | 分类号: | H01L23/34;H01L23/49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县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 晶体 吸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功率晶体吸热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是设计由最少零件,结构更简单,能简化生产流程,降低制造工时成本的新一代功率晶体吸热装置。属于改良型功率晶体吸热装置的技术范畴。
背景技术
业界熟知的功率晶体,一般是指PC1W以上的产品,譬如最常使用在电源供应器控制电路的功率晶体,相较于小讯号晶体,功率晶体的最大集极电流、以及最大集极损耗较大,因此发热量较大,而会采用较大颗的封装,为了增加它的散热效率以确保电路稳定性,实际应用上也会将功率晶体固锁在金属散热鳍片、或其他类似的散热结构上。
后附图4,为一典型现有功率晶体30的成品外观示意图,图5为该功率晶体30尚未包覆外封装时的示意图,图6为该功率晶体30的组件分解图。在图4、图5、图6中所示的功率晶体30,经分解后,其整体组件是包括由E脚针31、B脚针32、C脚针33、引线片34、引线片36、陶瓷片37、金属座38、与芯片40,所组合构成如图6所示。其结构上的特征是,E脚针31是利用焊接在前端的引线片34,而连接至芯片40的表面,C脚针33也是利用焊接在前端的引线片36,而连接至芯片40的表面一角端,B脚针32前端承载面35的表面连接芯片40的底面,承载面35的底面经陶瓷片37而与金属座38焊接在一起,据此构成芯片40的E、B、C三极如图5,最后再包覆外封装41而构成功率晶体成品如图4。利用陶瓷片37与金属座38作为吸热装置,金属座38上的穿孔39也可供穿设螺钉用以固锁在金属散热鳍片上。
上述现有功率晶体30,最明显的缺点就是它的吸热、散热效能不佳。主要原因在于芯片40的上述吸热装置,是使用陶瓷片37介于B脚针32承载面35与金属座38之间,并且,三者之间的各该接触面,需使用焊锡作低温共烧加工连结在一起,而会因为芯片40与金属座38之间过多的异质材料,大幅降低了热传导的效果。
此外,因为上述现有功率晶体30的零件多,焊接点多,额外的引线片焊接工序也导致生产流程复杂化,相对增加了生产工时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功率晶体吸热装置,其最少零件,结构更简单,能简化生产流程,降低制造工时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功率晶体吸热装置,由陶瓷基板、E脚针、B脚针、C脚针、与芯片,所组合构成。
所述的E脚针,与前端引线片是一体成形的结构,由引线片链接于芯片表面。
所述的B脚针,前端设承载面,用于连结芯片底面。
所述的C脚针,与前端引线片也是一体成形的结构,由引线片链接于芯片表面角端。
B脚针前端设承载面与陶瓷基板之间,是以高温烧结加工而使B脚针前端设承载面结合于陶瓷基板上形成一体。
最后再以外封装加工,构成功率晶体成品。
所述的陶瓷基板,是由陶瓷材料一体成形。
陶瓷基板上设一穿孔,可供穿设螺钉用以固锁在金属散热鳍片上。
据此一结构及设计,本实用新型的功率晶体吸热装置,因为芯片与陶瓷基板之间除了B脚针前端的承载面,并没由其他介质,芯片工作所产生的热,就可直接经由陶瓷基板吸收而快速散逸,大幅提升了吸热的效果。
E脚针与前端引线片一体成形、C脚针与前端引线片也是一体成形的结构,减少了两个零件与两个零件的焊接工序,使得功率晶体的结构更简单,简化了生产流程也降低了制造成本,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前揭预定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最少零件,结构更简单,能简化生产流程,降低制造工时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设有本实用新型吸热装置的功率晶体成品外观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功率晶体尚未包覆外封装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功率晶体吸热装置的组件分解图。
图4为一现有功率晶体的成品外观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现有功率晶体尚未包覆外封装时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现有功率晶体的组件分解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 功率晶体
11 E脚针
12 B脚针
13 C脚针
14 引线片
15 承载面
16 引线片
17 陶瓷基板
18 穿孔
19 外封装
20 芯片
30 功率晶体
31 E脚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聪智;吴建朋,未经陈聪智;吴建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43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阀杆抽真空注液装置
- 下一篇:用于灌装设备中导板和拨轮的加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