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动车碰撞缓冲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3730.7 | 申请日: | 2013-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2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白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波 |
主分类号: | B60R19/26 | 分类号: | B60R19/26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俞鲁江 |
地址: | 118000 辽宁省丹东***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车 碰撞 缓冲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机动车碰撞缓冲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人们对汽车的安全越来越重视。保险杠位于汽车的前方,可吸收车辆撞击时的能力,从而保护汽车发动机及车上人员的安全。现有的保险杆通常采用弹性吸能装置来吸收碰撞产生的动能,也有利用金属的变形来吸收撞击能量,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003524.8申请日:2010-01-12,名称为:保险杠缓冲器,申请人:德国本特勒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的保险杠缓冲器,包括一个可横向于汽车框架的纵梁的固定的横梁;横梁的横截面构造成U形的并且具有一个接板以及两个侧边;横梁的接板朝向汽车。在前侧,横梁通过增强型材封闭;增强型材构造为空心型材并且具有T形的横截面。此外,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10151733.5,申请日:2007-09-27,名称为“车辆保险杠结构”,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也公开了一种车辆保险杠结构。在所述车辆保险杠结构中,通过采用装配单元代替采用螺栓,使后保险杠的后保险杠缓冲器与后臂相互连接。此外,采用管部件代替后保险杠加固部件,并且所述管部件置于与所述后保险杠缓冲器一起形成的凹进部分内。结果,所述后保险杠缓冲器与所述管部件结合起来提供更高的吸能性能。使用装配步骤代替螺栓连接步骤,使得装配工作更简易。此外,由于不再需要所述后保险杠加固部件,所以提供了更轻的保险杠。类似的专利还有许多,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法保证撞击后车辆的反弹作用,且不说利用弹性元件的缓冲装置,弹性元件吸收撞击动能后,弹性势能的释放必然引起车辆的反弹;而上面提到的专利利用金属结构的变形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因为金属均具有弹性,当发生撞击时,金属变形后往往仅仅重合,金属的弹性属性造成弹性势能释放,同样会造成车辆的反弹;而车辆的反弹往往会造成车上人员的头部产生鞭梢效应,即:顶部的小突出部分由于质量和刚度比较小,在每一个来回的转折瞬间,形成较大的速度,产生较大的位移,就和鞭子的尖一样,这种现象称为鞭梢效应。这是因为,安全带将人体的躯干部分进行了束缚,但头部却是自由端,在汽车碰撞时,躯干部分受安全带束缚,速度与车身速度一致,但头部却是碰撞前的速度,由于躯干部分突然停止,而受到回弹力的作用,躯干部分停止后向后退方向运动,而头部继续前进,如同鞭梢效应,上述专利均在碰撞时产生躯干部分的回弹,没有解决鞭梢效应对乘客颈部造成的毁灭性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动车碰撞保护装置,可减轻机动车发生碰撞时车辆损坏程度和司乘人员的伤害程度,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机动车碰撞缓冲保护装置,包括保险杠、受力板二、气体压缩缸、支撑架、剪切螺栓、减压排气阀;所述保险杠后面设置受力板二;所述受力板二与气体压缩缸的活塞端连接;所述气体压缩缸的缸体底端设置减压排气阀;所述气体压缩缸设置在支撑架内;所述支撑架一端与受力板二固定,另外一端通过剪切螺栓固定在机动车主架梁上。
所述保险杠、受力板二间设置受力板一,所述受力板一的宽度大于受力板二的宽度;所述受力板一与受力板二间设置弹簧。
所述气体压缩缸为多级,且从第二级起,每一级的缸体是下一级的活塞,除第一级和最后一级的缸体外,其他每级缸体的底部设置通气孔。
所述支撑架与机动车主架梁设置气体压缩缸。
所述剪切螺栓为多组,且每一组剪切螺栓与机动车主架梁的间隙不同,沿车尾至车头方向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
所述气体压缩缸活塞顶部面为球面。
所述支撑架向外鼓起,所述鼓起的位置设置豁口。
所述压缩气缸为多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利用气体可压缩的原理吸收撞击动能,利用多级减压排气阀排气使撞击后不反弹,不产生鞭梢效应,保护了车辆及车辆上的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撞击后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进一步撞击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支撑架局部放大图;
图5为气体压缩缸放大图;
图6为气体压缩缸顶部发大图;
图7为剪切螺栓与机动车主车架间隙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波,未经白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37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保险杠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弓形缓冲和双侧轮滑功能的汽车保险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