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缓冲层结构晶闸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0246.X | 申请日: | 201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4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桥;颜家圣;刘小俐;杨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台基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4 | 分类号: | H01L29/74;H01L29/06 |
代理公司: | 襄阳嘉琛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7 | 代理人: | 严崇姚 |
地址: | 44102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冲 结构 晶闸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导体开关器件,主要应用于大功率变流电源,特别是大功率脉冲电源。
背景技术
晶闸管是一种PNPN四层三端结构的半导体器件。通常制造方法是在N型硅片两端同时进行P型掺杂,先形成对称的PNP结构。然后在阴极端P区进行N型的选择性扩散掺杂,最终形成PNPN结构,如图1。P1阳极区与P2阴极端区的掺杂结深和杂质浓度分布相同,N1长基区层较厚。N2为阴极区。
在一些要求快开通和快关断的电气系统中,上述结构的晶闸管因工作频率较低而受到局限。如果通过工艺手段降低少数载流子寿命虽然能提高开关速度,但同时也使器件功率损耗明显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较高频率变流电源、特别是大功率脉冲电源的半导体开关器件,即一种带缓冲层晶闸管。能明显减小开通时间,降低通态压降,从而改善开通速度和通态能力,提高工作可靠性,同时亦可改善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带缓冲层结构晶闸管,包括管壳和封装在该管壳内的PNPN四层三端结构的半导体芯片,四层为P1阳极区、N1长基区、阴极端P2区和N2阴极区,三个端子分别为阳极、阴极和门极,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半导体芯片P1阳极区和N1长基区之间加入一个缓冲层N0区;该缓冲层N0区的表面浓度比N1长基区高,又比P1阳极区表面浓度低。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缓冲层N0区的表面浓度比N1长基区高20~200倍,又比P1阳极区表面浓度低50~500倍。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P1阳极区的结深是15~50μm;阴极端P2区的结深是40~130μm;N1长基区的厚度是100~500μm;缓冲层N0区的厚度是10~60μm。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缓冲层N0区是通过杂质扩散形成的。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缓冲层N0区是通过外延形成的。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传统PNPN四层三端晶闸管结构中的P1阳极区和N1长基区之间加入N型缓冲层N0区,并且表面杂质浓度比N1长基区高,比P1阳极区表面浓度低,因而使得PN结在承受反向高压时空间电荷层可以更薄,N1长基区可以更薄,利于降低器件开通时间,降低通态压降和开通损耗。本实用新型具有在应用于大功率变流电源和脉冲功率电源时,能明显降低通态压降,从而改善通态能力和提高工作可靠性,同时可更优化内部结构,降低大注入的储存电荷,改善恢复软度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大功率脉冲电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晶闸管芯片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芯片结构图。
图3是带缓冲层结构晶闸管硅芯片制造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缓冲层结构晶闸管包括管壳和封装在该管壳内的PNPN四层三端结构的半导体芯片,四层为P1阳极区1、N1长基区2、阴极端P2区3和N2阴极区4,三个端子分别为阳极A、阴极K和门极G。P1阳极区1的结深是15~50μm;阴极端P2区3的结深是45~130μm;N1长基区2的厚度是100~500μm;缓冲层N0区8的厚度是10~60μm。缓冲层N0区8杂质浓度比N1长基区2高,但比P1阳极区1低。缓冲层N0区8是通过杂质扩散形成的,也可以是外延形成的。
带缓冲层结构晶闸管的硅芯片制造工艺流程图如图3所示。
硅单晶选用NTD材料,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选择硅片的电阻率和厚度。总厚度的选取既要求保证N1+N0区实现器件正向耐压的要求,又不至于增加压降。
双面P型扩散:对硅片双面同时进行第一次P型杂质扩散,杂质源可以是镓(Ga)或铝(Al)。结深45~120μm,表面浓度1.5~8x1017cm-3。
单面减薄:通过研磨、喷砂和化学腐蚀等方法,完全去除阳极端的P型扩散区。
缓冲层扩散:先将阴极端P区做表面氧化处理。然后在阳极端N区做高浓度N型杂质扩散。结深10~60μm,表面浓度2x1016~5x1018。
缓冲层也可通过外延的方法获得,即在N1长基区2表面通过外延生长一层N型层。外延法制造的半导体器件性能更好但成本高。
P+扩散:经过氧化、光刻处理,对N型阳极端表面作高浓度P型扩散,形成P+高浓度区。即为阳极区,结深10~5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台基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台基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02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铆接的夹具
- 下一篇:磁载纳米二氧化钛废水处理和回收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