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N型半导体局部表面能级解钉扎优化金半接触结构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4325.8 | 申请日: | 2012-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3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于浩;蒋玉龙;茹国平;屈新萍;李炳宗;张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1/04 | 分类号: | H01L2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半导体 局部 表面 能级 解钉扎 优化 接触 结构 方法 | ||
1.一种通过N型半导体局部表面费米能级解钉扎优化金半接触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将PS微球通过超声振荡均匀分散于乙醇溶液中;
(2)通过旋涂法在已经过清洁处理的N型半导体衬底表面形成紧密排列的PS微球单层膜;
(3)利用氧等离子体反应离子刻蚀技术对PS球进行刻蚀,将PS微球的直径进行缩减,达到预期的直径后,停止刻蚀;
(4)以PS微球阵列作为掩模,利用CF4+Ar等离子体RIE技术对衬底材料进行刻蚀;
(5)利用PVD技术大面积淀积金属电极;
(6)在丙酮溶液中超声振荡,去除衬底表面的PS微球,烘干并退火,形成稳定的金属半导体接触;
(7)利用超薄介质层生成技术在半导体表面生成具有解钉扎效果的超薄介质层,此时金属表面亦有超薄介质层出现;
(8)利用PVD技术大面积淀积与步骤(5)相同的金属电极,不再进行退火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PS微球直径为0.1~1u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半导体为硅、锗表面费米能级钉扎位置远离导带底的半导体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衬底刻蚀深度为0.1~2um。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电极金属选用Al、Mg或Yb功函数较小的金属,厚度与刻蚀深度保持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的退火温度为650~750℃,退火时间50~70s。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所述的超薄介质层为半导体材料的氧化、氮化层,或Al2O3、Al3N4、MgO金属氧化、氮化层,制备方法包括表面氧化、氮化、等离子体处理、原子层淀积或物理汽相淀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432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