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子组装故障检测的X射线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1567.0 | 申请日: | 200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75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曹希斌;赵宝升;赛小锋;王俊锋;韦永林;邹玮;董改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G01R31/2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少文 |
地址: | 710068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子 组装 故障 检测 射线 装置 | ||
1.一种用于电子组装故障检测的X射线检测装置,包括X射线发生装置(21)、X射线成像系统(23),所述X射线成像系统(23)包括高分辨率X射线像增强器、CCD摄像机(27)和图像软件处理系统(24),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辨率X射线像增强器包括电源(25)、输入窗(1)、对X射线敏感的光电阴极(3)、微通道板组件、输出窗(9)、增强器内壳(10)以及增强器外壳(28);所述输入窗(1)、输出窗(9)以及增强器内壳(10)封接成真空密封件(12);所述增强器内壳(10)包括依次轴向连接的封接环(16)、陶瓷外壳(14)以及输出窗金属外壳(15);所述输入窗(1)为密封固定在封接环(16)前端中间的金属窗(20);所述真空密封件(12)设置在增强器外壳(28)内;所述微通道板组件设置在输入窗(1)和输出窗(9)之间;所述光电阴极(3)蒸镀在微通道板组件上;所述输出窗(9)密封固定在输出窗金属外壳(15)上;所述输出窗(9)包括荧光屏(11)、设置在荧光屏(11)内表面的荧光粉层(8)、设置在荧光粉层(8)外的铝膜(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子组装故障检测的X射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X射线发生装置(21)和X射线成像系统(23)之间的二维调节操作台(22);所述二维调节操作台(22)包括X轴高精度步进电机和Y轴高精度步进电机,其X轴和Y轴的移动范围为180mm,其旋转范围由水平到45度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子组装故障检测的X射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21)为微焦斑X射线发生装置,其X射线能量范围为20~70kV,X射线阳极电流为0.1~0.5mA,X射线焦斑尺寸为微米量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子组装故障检测的X射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板组件包括依次轴向连接的压环(4)、微通道板(5)和托盘(19),所述托盘(19)固定在陶瓷外壳(14)中间,所述压环(4)固定在封接环(16)的内侧;所述微通道板(5)通过压环(4)固定在托盘(19)上;所述光电阴极(3)蒸镀在微通道板(5)的输入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子组装故障检测的X射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4)为带豁口(18)和斜面(17)的自膨胀压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子组装故障检测的X射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密封件(12)通过灌胶方式固封在增强器外壳(28)内;所述X射线成像系统(23)还包括设置在CCD摄像机(27)外的铝制摄像机外壳(26),所述铝制摄像机外壳(26)与增强器外壳(28)固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子组装故障检测的X射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25)为瓦片电源组件,所述瓦片电源组件通过灌胶方式固封在增强器外壳(28)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子组装故障检测的X射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窗(1)和微通道板(5)间形成前端真空间隙(2),所述微通道板(5)和输出窗(9)之间形成后端真空间隙(6);所述前端真空间隙(2)的轴向长度为5~6mm;所述后端真空间隙(6)的轴向长度为0.5~1mm;所述金属窗(20)的厚度为0.3~2mm,有效直径为Ф18~Ф100mm。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子组装故障检测的X射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窗(20)的材料为铝或铍;所述荧光屏(11)的材料为K4玻璃或光纤面板;所述光电阴极(3)为碱卤化合物反射式光电阴极;所述荧光粉层(8)的材料为P20荧光粉;所述封接环(16)的材料为可伐合金4J33;所述输入窗(1)和封接环(16)之间通过铝焊料钎焊封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子组装故障检测的X射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碱卤化合物反射式光电阴极为CsI光电阴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156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氯乙烯绳采苗器
- 下一篇:建筑机械的动臂脚销拆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