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52364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实用新型]一种分布式电源的并网锁相装置-CN201521128931.6有效
  • 程云帆;华天琪;邓天成;颜湘武 - 华北电力大学
  • 2015-12-30 - 2016-05-18 - H02J3/38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布式电源的并网锁相装置,该并网锁相装置包括电源模块、DG电压测量模块、电网电压测量模块、派克变换模块及并网判断模块。电源模块分别与DG电压测量模块、电网电压测量模块连接,DG电压测量模块及电网电压测量模块各通过一派克变换模块同并网判断模块连接。电源模块为DG电压测量模块和电网电压测量模块提供电源,且将测量到的三相电压uabc和eabc输出至派克变换模块,经过派克变换后得到dq旋转坐标系下的两相电压u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分布式电源(DG)的快速并网,具有装置体积小的优点。
  • 一种分布式电源并网装置
  • [实用新型]醒发面团和控制面团发酵的组件-CN202222388752.2有效
  • M·帕塔德;M·雷扎伊;D·迪斯美特 - 乐斯福公司
  • 2022-09-06 - 2023-07-18 - A21C13/00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醒发面团和控制面团发酵的组件,该组件包括:醒发设备(1),所述醒发设备包括醒发室(10)、至少一个支撑件(11)以及用于控制所述醒发室(10)内部的气体环境的装置,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醒发室内部并且支撑至少一个发酵面团(Dg1、Dg2、Dg3、Dg4);用于监测所述发酵面团的水平的至少一个系统(2),该系统包括集成在所述醒发设备(1)中的至少一个水平传感器(20、21、22、23),所述水平传感器布置在所述醒发室(10)内部
  • 面团控制发酵组件
  • [发明专利]微网的控制-CN201480078020.9有效
  • R·玛朱姆德 - 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 2014-03-07 - 2019-04-26 - H02J3/38
  •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控制微网(1)的方法,微网(1)包括至少一个分布式发电机(DG)并且被布置用于借助于转换器(10)被连接到电网,DG经由转换器(10)被连接在所述微网中。该方法包括以用于控制微网中的DG的至少一个电流输出的电流控制模式运行转换器;获得转换器应当从电流控制模式朝向电压控制模式改变的指示,电压控制模式用于控制微网中的DG的电压输出;以及响应于所获得的指示而使转换器进入中间状态模式
  • 控制
  • [发明专利]无缝管的制造方法-CN200480013891.9无效
  • 山川富夫;下田一宗 - 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 2004-05-20 - 2006-06-21 - B21B19/04
  • 如采用本发明的无缝管的制造方法,对应于轧辊直径比Dg/D1的范围,通过满足下面的(1)式~(3)式中的某一个,不产生咬入不良等的轧废,同时把旋转锻造效应抑制在适当的状态,不产生因被轧制材的头部的热加工性能降低引起的内表面瑕疵这样作为优良的无缝管的制造方法可以推广应用Dg/D1<1.1时23≤N/(Df/100)≤40 (1),1.1≤Dg/D1<1.5时20≤N/(Df/100)≤44 (2),1.5≤Dg/D1≤1.8时
  • 无缝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集成电路-CN202080100297.2在审
  • 秦希;顾洵;田昱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2020-04-30 - 2022-12-16 - H01L27/02
  • 一种集成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一MOS管中设置有第一有效栅极(G1)和第二有效栅极(G2),第一有效栅极(G1)和第二有效栅极(G2)之间设置有第一冗余栅极(DG1);第一有效栅极(G1)、第二有效栅极(G2)和第一冗余栅极(DG1)覆盖于多个并列排布的鳍上;第一有效栅极(G1)和第二有效栅极(G2)连接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端;第一有效栅极(G1)两侧的鳍和第二有效栅极(G2)两侧的鳍分别连接于第一MOS管的源极端(S1)和漏极端(D1);第一冗余栅极(DG1)连接于冗余电位或者悬空。通过设置在两个有效栅极之间的冗余栅极(DG1/DG2)的结构,可以降低单位MOS管的电流密度,进一步提升散热性能。
  • 一种集成电路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