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对深源极/漏极半导体的后侧互连的集成电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90659.8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65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P.莫罗;M.J.科布林斯基;M.T.博尔;T.加尼;R.梅汉德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特尔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72 | 分类号: | H01L29/772;H01L29/78;H01L29/417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周学斌;闫小龙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晶体管单元架构包括前侧和后侧结构两者。晶体管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半导体鳍部,其具有沿着鳍部的沟道部分的侧壁设置的栅极堆叠。蚀刻该鳍部的一个或多个源极/漏极区域,以形成具有在沟道区域以下的深度的凹槽。该凹槽可以贯穿整个鳍部高度。然后将源极/漏极半导体沉积在凹槽内,从而将沟道区域耦合到深源极/漏极。处理晶体管的后侧以显露深源极/漏极半导体材料。一个或多个后侧互连金属喷镀层级可以耦合到晶体管的深源极/漏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深源极 半导体 互连 集成电路 设备 | ||
【主权项】:
1.一种晶体管单元,其包括:半导体本体,其贯穿隔离电介质;栅极电极,其设置在所述半导体本体的沟道区域上面,所述半导体本体延伸超出所述隔离电介质的前侧;半导体源极/漏极区域,其电耦合到所述沟道区域,其中所述半导体源极/漏极区域包括至少一个深源极/漏极区域,所述至少一个深源极/漏极区域延伸到所述沟道区域的深度以下的深度;一个或多个前侧互连金属喷镀层级,其设置在所述隔离电介质的前侧上面且耦合到所述源极/漏极区域或所述栅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以及一个或多个后侧互连金属喷镀层级,其设置在所述隔离电介质的后侧上面且电耦合所述深源极/漏极区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特尔公司,未经英特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80090659.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