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质量特性的自旋弹道式再入返回舱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42049.0 | 申请日: | 2016-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42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赵二鑫;刘欣;古青波;张新星;李昂;张也弛;张龙;耿云飞;邱家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主分类号: | B64G1/22 | 分类号: | B64G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郭德忠;仇蕾安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质量特性的自旋弹道式再入返回舱,属于自旋弹道式再入的返回舱技术领域,它包括:头壳、稳定裙、裙底、第一质量组件、第二质量组件及第三质量组件;所述头壳顶部安装有头部配重结构;头壳锥台的大端与稳定裙的小端对接,裙底与稳定裙的大端对接;第一质量组件的仪器盘通过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支撑腿固定在稳定裙的上端框上;第二质量组件的平台通过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支腿与稳定裙的中间隔框连接;第三质量组件的伞舱装置的安装端与第二质量组件连接;本发明根据返回舱设定的质心和压心的位置关系,以及中心惯性主轴与几何轴的夹角关系,合理分配各组件的重量和安排设备的布局,使质量特性满足要求。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质量 特性 自旋 弹道 再入 返回舱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质量特性的自旋弹道式再入返回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头壳(1)、稳定裙(2)、裙底(3)、第一质量组件、第二质量组件及第三质量组件;所述头壳(1)为由锥台和球缺对接组成的壳体,球缺的底面与锥台的小端对接,球缺的顶部安装有头部配重结构(10),通过调整头部配重结构(10)的重量,能够调整返回舱的纵向质心位置,通过调整头部配重结构(10)沿返回舱横向的安装位置,能够调整返回舱的横向质心位置;所述稳定裙(2)为锥台状壳体,在稳定裙(2)的内圆周面沿其轴向加工有三条与稳定裙(2)同轴的环形凸台,分别为稳定裙(2)的上端框、中间隔框和底端框;所述上端框、中间隔框和底端框用于承力部件与稳定裙(2)的连接;所述裙底(3)为倒置的球缺状壳体,球缺状壳体的顶部加工有同轴的圆形缺口;所述第一质量组件包括仪器盘(4)、安装在仪器盘(4)上表面的设备及安装在仪器盘(4)下表面中部的过渡支架(5);其中,所述仪器盘(4)上加工有用于安装配重块的安装孔,仪器盘(4)上表面的设备为对称布置,通过在仪器盘(4)上安装配重块使得第一质量组件的质心与仪器盘(4)的几何中心重合;所述第二质量组件包括平台(7)、安装在平台(7)上表面的设备及呈圆周均匀分布的支撑座(6);其中,所述平台(7)上加工有轴向通孔及用于安装配重块的安装孔;所述平台(7)上表面的设备为对称布置,通过在平台(7)上安装配重块使得第二质量组件的质心与平台(7)的几何中心重合;所述第三质量组件包括伞舱装置(8)和拉杆(9);所述伞舱装置(8)用于在回收舱进入大气层后,打开降落伞对回收舱的舱体进行减速;伞舱装置(8)的一端为安装端,另一端为出伞端,所述出伞端的端面加工为球面;所述球面与裙底(3)的弧度相同;整体连接关系如下:头壳(1)锥台的大端通过稳定裙(2)的上端框与稳定裙(2)的小端对接,裙底(3)通过稳定裙(2)的底端框与稳定裙(2)的大端对接;头壳(1)、稳定裙(2)和裙底(3)形成回收舱的外形结构;第一质量组件的仪器盘(4)通过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支撑腿固定在稳定裙(2)的上端框上;第二质量组件的平台(7)通过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支腿与稳定裙(2)的中间隔框连接;第三质量组件的伞舱装置(8)的安装端穿过平台(7)的轴向通孔后,其安装端的上法兰与支撑座(6)的顶部及过渡支架(5)的底部法兰连接,其中,所述上法兰位于支撑座(6)的顶部和过渡支架(5)的底部法兰的接触面之间,出伞端穿过稳定裙(2)的底端框后通过呈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向上向外倾斜四个拉杆(9)与稳定裙(2)的底端框连接;伞舱装置(8)出伞端的球面与裙底(3)的圆形缺口相配合,并将裙底(3)的圆形缺口封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未经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42049.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