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力配气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96106540.0 | 申请日: | 1996-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8948A | 公开(公告)日: | 1997-12-31 |
发明(设计)人: | 马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强 |
主分类号: | F02D9/00 | 分类号: | F02D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21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力配气 控制系统 | ||
1.一种液力配气控制系统,它基本是由程序控制器、输液连管和液力滑塞闸阀组成,
由正时齿(链)轮(1)、凸轮轴(2)、凸轮(5)、泵体(7)、腔芯滑管塞(8)和(9)、复位弹簧(12)以及轴承箱体机构等构成程序控制器,而由滑轨轴导油管(17)、定置油塞(18)、空腔滑塞闸(22)、复位弹簧(28)、阀盖(31)和阀体(32)构成液力滑塞闸阀,
用输液连管(15)将程序控制器中油泵(7)的油道(11)与液力滑塞闸阀中的滑轨轴导油管(17)的油道(16)相连通,即组合成该液力配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a、所述的凸轮(5)偏心套在凸轮轴(2)上,其横截面近似呈馒头形,该凸轮边缘侧面与腔芯滑管塞(8)和(9)的顶盖外顶面互相顶置,并构成滑动副,
b、所述的泵体(7)呈管柱状,其中心管中央沿轴线设油道(11),其内端与腔芯滑管塞(8)和(9)的内油腔(10)相通,而其外端与输液连管(15)连通,在其套管段内管与外管之间有一环形腔(13),是限定腔芯滑管塞(8)和(9)作往复滑动的环形腔滑道,在该环形腔(13)上端顶部向外管外侧设有若干通气孔(14),使环形腔(13)与泵体(7)外的控制器箱体(4)上腔相通,泵体(7)在外管下端顶部制有弹簧座槽,并与复位弹簧(12)顶置,泵体(7)与控制器箱体(4)插入刚接,
c、所述的腔芯滑管塞(8)呈管盖状,一头由顶盖封闭,而另一头开口管段插入泵体(7)的环形腔滑道(13)和复位弹簧(12)内,该管塞(8)的封闭端内腔(10)与泵体(7)中心管油道(11)相通,而外顶面,即顶盖外顶面与凸轮(5)互相顶置,构成滑动副,在其顶盖横向两边缘侧壁与箱体(4)内壁也构成滑动副,除了这种用于控制中腔阀的单塞式腔芯滑塞(8)以外,还有一种用于控制两边腔阀的双塞式腔芯滑管塞(9),其结构形式是在同一个顶盖上制有两个滑管分别插入两个并例相连的泵体(7)内,
d、所述的滑轨轴导油管(17)的一端在空腔滑塞闸(22)腔内与定置油塞(18)刚接,而另一端穿出该闸顶面并穿过复位弹簧(28)与阀顶盖(31)刚接,其油道(16)与输液连管(15)和定置油塞(18)内的导油口(19)相通,并能通入油压工作腔(20),
e、所述的定置油塞(18)置于空腔滑塞闸(22)的腔内,将该腔分成油压工作腔(20)和排气腔(21)两个腔体,其中油压工作腔(20)与定置油塞(18)的导油口(19)和导油管(17)中的油道(16)均相通,
f、所述的空腔滑塞闸(22)内呈圆柱形空腔,内置定置油塞(18),该滑闸内侧壁与定置油塞(18)的侧壁构成滑动副,而外侧壁置于阀体(32)滑闸腔内也构成滑动副,该滑闸(22)在下底盖(23)设有通气孔(24),而上顶面外顶壁与套在滑轨轴导油管(17)外的复位弹簧(28)顶置,
g、所述的阀体(32)近似呈三通形,主要由一个滑闸腔和两个通气管即近缸管(34)和阀外管(35)构成,滑闸(22)在阀体滑闸腔内又将该腔分隔成弹簧腔(27)和闸头腔(25),其中弹簧腔(27)中的复位弹簧(28)下顶着滑闸(22),上顶着阀顶盖(31),阀体(32)、阀顶盖(31)、滑轨轴导油管(17)和定置油塞(18)连续刚接,构成闸阀定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气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既可以将该系统单独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控制或进气控制,又可以用于进、排气联合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程序控制器箱体(4)内,装有部分润滑油,并由凸轮(5)产生飞溅润滑,即润滑腔芯滑管塞(8)和(9)的顶盖横向边缘侧壁与箱体(4)内壁的滑动副,而各轴承(3)的润滑则是通过整个发动机润滑系统主油道分出的一根油管不断向控制器箱体(4)内输入润滑油,当液面升高后从箱体轴承缝隙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强,未经马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654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