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身前部框架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320041827.1 | 申请日: | 2023-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15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郑华忠;陈湛佳;杨金秀;罗培锋;周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玉霞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前部 框架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前部框架及车辆,车身前部框架包括下部框架,下部框架包括左前纵梁总成、右前纵梁总成、前围下横梁总成、左前斜撑总成和右前斜撑总成,前围下横梁总成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左前纵梁总成的后端和右前纵梁总成的后端连接,左前斜撑总成和右前斜撑总成均位于前围下横梁总成的前侧且分别位于前围下横梁总成长度方向的两侧,左前斜撑总成的一端与左前纵梁总成连接,另一端与前围下横梁总成连接并与左前纵梁总成和前围下横梁总成形成三角形结构,右前斜撑总成的一端与右前纵梁总成连接,另一端与前围下横梁总成连接并与右前纵梁总成和前围下横梁总成形成三角形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前部框架,结构稳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前部框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一般传统的车身前部结构主要由左右前纵梁轮罩总成及前围总成组成。这样的结构满足一般车型的刚度强度需求,但对于超跑车型,由于经常性的极限操控,加速减速转向刹车,对车身响应速度、跟随性和强度要求很高,需要采用更强的框架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身前部框架,所述车身前部框架结构稳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身前部框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前部框架,包括:下部框架,所述下部框架包括左前纵梁总成、右前纵梁总成、前围下横梁总成、左前斜撑总成和右前斜撑总成,所述前围下横梁总成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前纵梁总成的后端和所述右前纵梁总成的后端连接,所述左前斜撑总成和所述右前斜撑总成均位于所述前围下横梁总成的前侧且分别位于所述前围下横梁总成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左前斜撑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左前纵梁总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围下横梁总成连接并与所述左前纵梁总成和所述前围下横梁总成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右前斜撑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右前纵梁总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围下横梁总成连接并与所述右前纵梁总成和所述前围下横梁总成形成三角形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前部框架,通过设置下部框架,设置左前纵梁总成和右前纵梁总成形成下部框架主要承载结构,设置前围下横梁将左前纵梁总成和右前纵梁总成连接在一起形成半闭环,再设置左前斜撑总成与左前纵梁总成和前围下横梁总成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设置右前斜撑总成与右前纵梁总成和前围下横梁总成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使得左前纵梁总成和右前纵梁总成与前围下横梁总成连接更加可靠,使得下部框架的结构稳固,从而使得车身前部框架结构稳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部框架还包括:前纵梁中部横梁总成,所述前纵梁中部横梁总成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前纵梁总成和所述右前纵梁总成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前纵梁中部横梁总成位于所述左前斜撑总成和所述右前斜撑总成上方,且所述前纵梁中部横梁总成位于所述前围下横梁总成前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纵梁中部横梁总成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在所述左前纵梁总成长度方向上间隔开,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左前纵梁总成和所述右前纵梁总成连接;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在所述第一横梁长度方向上间隔开,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前部框架还包括:上部框架,所述上部框架位于所述下部框架的上方,所述上部框架与所述下部框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0418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