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组合物及其在防治鞘翅目害虫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310921042.8 | 申请日: | 202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49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耿丽丽;张杰;束长龙;米良;王泽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63/23 | 分类号: | A01N63/23;A01N63/20;A01P7/04;C12N1/20;C12R1/07;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贾艳华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组合 及其 防治 鞘翅 害虫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组合物及其在防治鞘翅目害虫中的应用。所述组合物包括苏云金芽孢杆菌和肠杆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防治鞘翅目害虫的微生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鞘翅目(Coleoptera)是种类最丰富、分布最广的昆虫种类,在农林领域造成的危害不亚于鳞翅目(Lepidoptera),其中,金龟甲是鞘翅目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大类。
目前对鞘翅目害虫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防治,但化学农药的滥用会导致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生物防治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安全环保的防治方式,目前正迅速发展。以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为代表的细菌生物农药的出现,为合理的替代并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提供了可能。为了实现对鞘翅目害虫持续高效的防控,需要不断发掘更佳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一提供了一种组合物,其包括苏云金芽孢杆菌和肠杆菌。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苏云金芽孢杆菌为Bt185菌株,所述肠杆菌为IPPBiotE33菌株。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苏云金芽孢杆菌和所述肠杆菌的cfu比值为1:10至10:1。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苏云金芽孢杆菌和所述肠杆菌的cfu比值为1:1。
本发明之二提供了根据本发明之一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在防治鳃金龟(Melolonthidae)中的应用。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鳃金龟为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鳃金龟为幼虫期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parallel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首次发现苏云金芽孢杆菌和肠杆菌组合使用对暗黑鳃金龟的杀虫活性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优选的实施案例的形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微生物IPPBiotE33菌株已在授权专利ZL 202010979164.9中首次披露,其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 20449,保藏日期为2020年07月27日,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其系统分类为肠杆菌(Enterobacter sp.)。
本发明的微生物Bt185菌株已在授权专利ZL 200410009808.2中首次披露,其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 1242,保藏日期为2004年11月5日,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其系统分类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如无特别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试剂均可通过商业途径购买。
实施例1
IPPBiotE33的制备
将IPPBiotE33接种于装有5 mL液体LB培养基(胰蛋白胨10.0 g/L,酵母提取物5.0g/L,NaCl 10.0 g/L,121°C灭菌20 min)的试管中,在30°C下培养12小时进行活化,然后将活化得到的菌液转接至固体LB培养基(LB液体培养基加琼脂15 g/L,培养皿直径15 cm)上,30°C培养12小时,用无菌刮铲收集菌体,用PBS缓冲液将菌体均匀悬浮,得到IPPBiotE33悬浮菌液,并对IPPBiotE33悬浮菌液进行平板计数。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9210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