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层冷带钢跟踪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56147.5 | 申请日: | 202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51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袁伟;陈庆;汪兴燕;丁勤;钟文宇;康鹏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46 | 分类号: | B21B37/46;B21B38/00;B21B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之律师事务所 31378 | 代理人: | 吴向青 |
地址: | 40125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钢 跟踪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层冷带钢跟踪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在精轧末机架咬钢时对所述精轧末机架的轧制速度进行采样,得到所述精轧末机架在不同采样周期的第一实际轧制速度;根据所述第一实际轧制速度确定层流冷却区域带钢头部的第一跟踪位置;在所述层流冷却区域预设信号点位检测到有钢信号时,根据所述预设信号点位与所述第一跟踪位置的偏差值对所述第一跟踪位置进行修正,得到带钢头部的第一实际位置。本申请可有效提高层流冷却区域带钢头尾位置跟踪的准确性,避免带钢头尾位置跟踪异常导致的堆废钢事故,可有效保证产品质量控制精度及轧制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生产制造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层冷带钢跟踪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层流冷却过程控制技术层冷区域带钢头尾跟踪不准确,由于精轧F7机架咬钢信号传输延时及头部跟踪位置计算不准确等,导致带钢头部不冷或微冷段控制异常,头部不冷或微冷控制距离与计划控制距离偏差大,影响带钢头部卷取温度控制精度及产品性能;由于精轧F7机架抛钢信号传输延时及尾部跟踪位置计算不准确等,层冷区域带钢尾部计算位置与实际带钢尾部位置偏差较大,常出现带钢尾部计算跟踪位置提前,实际带钢尾部位置未到卷取机,导致控制系统提前定尾完成,卷筒提前降速堆钢事故,影响生产稳定顺行。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控制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层冷带钢跟踪控制方法及系统,主要解决现有层冷区域带钢头尾位置跟踪不准确导致带钢产品质量控制精度低及影响生产稳定顺行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层冷带钢跟踪控制方法,包括:
在精轧末机架咬钢时对所述精轧末机架的轧制速度进行采样,得到所述精轧末机架在不同采样周期的第一实际轧制速度;
根据所述第一实际轧制速度确定层流冷却区域带钢头部的第一跟踪位置;
在所述层流冷却区域中预设信号点位检测到有钢信号时,根据所述预设信号点位与所述第一跟踪位置的偏差值对所述第一跟踪位置进行修正,得到带钢头部的第一实际位置。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实际轧制速度确定层流冷却区域带钢头部的第一跟踪位置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精轧末机架抛钢信号进行实时检测,得到末机架抛钢信号;
对卷取机卷筒咬钢信号进行实时检测,得到卷筒咬钢信号;
根据所述末机架抛钢信号和所述卷筒咬钢信号确定带钢尾部的跟踪计算方式,以根据所述跟踪计算方式确定带钢尾部的第二跟踪位置,并对所述第二跟踪位置进行修正。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末机架抛钢信号和所述卷筒咬钢信号确定带钢尾部的跟踪计算方式,包括:
根据所述末机架抛钢信号和所述卷筒咬钢信号确定精轧末机架抛钢时所述卷筒已咬钢,则对卷筒速度进行采样,得到所述卷筒在不同采样周期的实际卷筒速度;
根据所述实际卷筒速度确定层流冷却区域带钢尾部的第二跟踪位置;
在所述层流冷却区域预设信号点位检测到无钢信号时,根据所述预设信号点位与所述第二跟踪位置的偏差值对所述第二跟踪位置进行修正,得到带钢尾部的第二实际位置。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末机架抛钢信号和所述卷筒咬钢信号确定带钢尾部的跟踪计算方式,包括:
根据所述末机架抛钢信号和所述卷筒咬钢信号确定精轧末机架抛钢时所述卷筒未咬钢,则对所述精轧末机架的轧制速度进行采样,得到所述精轧末机架在不同采样周期的第二实际轧制速度,所述卷筒咬钢后再切换至对卷筒速度进行采样;
根据所述第二实际轧制速度确定层流冷却区域带钢尾部的第二跟踪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561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