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合于侧贴片发射管的金属引线框架及其成型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37606.6 | 申请日: | 202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87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高美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迅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95 | 分类号: | H01L23/495;H01L21/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合于 侧贴片 发射 金属 引线 框架 及其 成型 工艺 | ||
本申请涉及二极管领域,提供了一种适合于侧贴片发射管的金属引线框架,包括架体、安装贴片、电极引脚和定位片;架体形成整体连接框架,且架体上开设有若干供安装贴片安放的放置口以及与各放置口对应的定位孔;电极引脚连接于架体且向对应放置口内延伸;安装贴片与电极引脚连接,且安装贴片的贴面与电极引脚连接点为弯折状;定位片与架体连接,且位于放置口处,定位片与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本申请具有精准冲压成型的效果。此外,还提供一种成型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二极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合于侧贴片发射管的金属引线框架及其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发光管为集成电路安装元件之一,属于二极管一类,特别是红外线发射管,用于收发红外线,它是可以将电能直接转换成近红外光并能辐射出去的发光器件,现有的红外线发射管包括直插式和贴片式两种类型。
现有侧帖式发射管的贴片,体积小,方便安装,但易丢失,特别是在生产时,因此侧帖式发射管的贴片需要运用到框架,并从框架上进行冲压成型或冲切成型,但一般在冲压成型出的发射管贴片时准确性不足,冲压过程中冲压设备发生偏移或框架发生偏移,易造成材料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冲压成型时准确性不足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适合于侧贴片发射管的金属引线框架及其成型工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适合于侧贴片发射管的金属引线框架及其成型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合于侧贴片发射管的金属引线框架,包括架体、安装贴片、电极引脚和定位片;
所述架体形成整体连接框架,且所述架体上开设有若干供安装贴片安放的放置口以及与各所述放置口对应的定位孔;
所述电极引脚连接于所述架体且向对应所述放置口内延伸;
所述安装贴片与所述电极引脚连接,且所述安装贴片的贴面与所述电极引脚连接点为弯折;
所述定位片与所述架体连接,且位于所述放置口处,所述定位片与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架体将若干安装贴片连接,使安装贴片可大量存放,同时可批量冲压成型,提高生产的便捷性,当需要使用安装贴片时,将电极引脚从架体上弯折后,即可取出,便于分离加工,定位片可方便撕取安装贴片,同时配合定位孔避免安装贴片在冲压成型时,减少冲压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安装贴片上开设有反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贴片的反射凹槽可提供红外线的聚光,使安装贴片在后续加工成型后,可提供聚光性,提高红外线的传播距离,延长信号的可接收距离。
可选的,所述反射凹槽处的外侧与所述电极引脚位于同一水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同一水平面能方便在产品安装时,与集成电路更贴合,提高安装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放置口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所述定位片,且所述定位片数量可设置一片以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片数量越多,能够避免冲压成型时产生的偏差越少。
可选的,所述电极引脚包括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所述正极引脚与所述负极引脚均与所述架体连接,且均位于所述放置口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极引脚与负极引脚不使用时,两者为相互断开状态,减少使用时受到干扰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架体还包括有断面片;所述断面片横跨所述放置口与所述架体连接,且所述电极引脚与所述断面片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断面片的作用在于,电极引脚与断面片的连接点更易弯折拗断,使电极引脚以及安装贴片更轻易的与架体分离的同时,保证电极引脚的拗断长度一致。
一种冲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迅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迅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376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