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Faster-RCNN模型的元器件弱缺陷高精度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35751.0 | 申请日: | 202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96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高红霞;莫宜锦;陈山娇;李冠基;杨伟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3/40;G06V10/40;G06V10/82;G06V10/80;G06V10/764;G06V10/766;G06N3/046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冯炳辉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faster rcnn 模型 元器件 缺陷 高精度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aster‑RCNN模型的元器件弱缺陷高精度检测方法,包括:1)元器件图像采集;2)对原始图像进行双线性插值,得到为原图两倍大小的超尺度图;3)对原图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原图特征;对超尺度图做特征提取,得到超尺度图特征;4)对超尺度图特征进行最大值下采样,与原图特征对齐;5)将超尺度图特征与原图特征进行拼接融合;6)将融合后的特征图输入检测头,进行缺陷的定位及分类。本发明基于Faster‑RCNN模型对电子元器件缺陷检测,加强了对弱缺陷的检测能力,缓解了现有技术对元器件弱缺陷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高了元器件缺陷的整体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电子元器件缺陷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基于Faster-RCNN模型的元器件弱缺陷高精度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人工筛选是工业产品最早的检测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准确性不高,实时性差,效率低,成本高,受人工经验和主观因素影响大,而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化检测方法可以很大程度地克服上述弊端,在电子元器件产品的自动化生产中表现卓越。通过料盘、转盘、高速相机、光源等设备的配合,可以组成电子元器件缺陷检测的硬件机构。及时检测出外观缺陷可以有效提高电子元器件的整体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目前基于机器视觉的检测法可以分为图像处理方法、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图像处理方法通常需要人工设计特征,高度依赖经验,且对不同任务的泛化能力不强,已逐渐退出人们的研究视野。随着工业视觉检测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检测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工业精度高,速度快的要求。深度学习方法在检测精度和速度上均优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然而,通用的深度学习方法backbone下采样率大,容易丢失细节信息,不利于弱缺陷的检测,现有方法通过深浅层特征图融合和特征金字塔网络来检测弱缺陷,然而,极弱缺陷可能只有十几个像素,经过浅层网络提取后,仍然丢失了许多有用的细节信息,无法应对极弱缺陷的检测。
因此,目前的所用的检测方法都难以应对广泛存在于工业产品中的弱缺陷,无法满足现代工业的超高精度检测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Faster-RCNN模型的元器件弱缺陷高精度检测方法,实现工业产品的高精度自动检测,提高工业电子元器件的整体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基于Faster-RCNN模型的元器件弱缺陷高精度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待检测元器件的原始图像;
2)对步骤1)的原始图像进行双线性插值,得到为原始图像两倍大小的超尺度图;
3)将原始图像作为Faster-RCNN模型第一流的输入,经过整个特征提取模块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包含高级语义信息的原图特征;
将超尺度图作为Faster-RCNN模型第二流的输入,经过特征提取模块的前三层网络进行特征提取,保留超尺度图中有利于弱缺陷检测的细节信息,得到超尺度图特征;
4)对超尺度图特征进行最大值下采样,与原图特征大小对齐;
5)将上一步得到的超尺度图特征与原图特征拼接,使用1*1的卷积核将拼接后的特征图进行通道变换和融合;
6)将上一步融合后的特征图输入Faster-RCNN模型的检测头,进行元器件缺陷的定位及分类,输出缺陷检测信息。
进一步,在步骤1)中,将待检测元器件放在料盘中,料盘经过抖动后将元器件有序地放到透明的圆盘上,圆盘将待检测元器件送至相机处,采用硬件触发的方式,控制光源打光以及相机拍摄,得到待检测元器件的原始图像。
进一步,在步骤2)中,对原始图像进行双线性插值,将图像尺度放大为原来的两倍,得到超尺度图,以放大弱缺陷的面积,使得Faster-RCNN模型更容易发现弱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357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