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牡丹籽粕源酪氨酸抑制肽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15644.1 | 申请日: | 202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20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彬;赵渊;张天荣;王迪;李凡;宁雨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C07K5/117;C07K5/103;C12P21/06;A61K8/64;A61Q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和立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6 | 代理人: | 杨磊 |
地址: | 475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牡丹 籽粕源 酪氨酸 抑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来源于牡丹籽粕蛋白的酪氨酸酶抑制肽,其主要成分为SFAPRFD、HYGR、SPGRLP、TGFR、LGFR和SHPHRLP。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从牡丹籽粕蛋白制备酪氨酸酶抑制肽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化学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来源于牡丹籽粕蛋白的酪氨酸酶抑制肽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酪氨酸酶(EC 1.14.18.1)是一种含铜酶,可催化单酚(酪氨酸)或邻二酚(L-DOPA)生成邻醌,后者通过环化、脱羧和氧化聚合等自发反应形成黑色素(Shen et al,Journalof Enzyme Inhibition and Medicinal Chemistry.2019,34(1):1633-1640)。作为一种结构复杂的杂多酚类生物聚合物,黑色素在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中广泛分布,其沉着程度和分布在很大程度决定了哺乳动物皮肤和毛发的颜色(Kim et al,Cellular andMolecular Life Sciences.2005,62(15):1707-1723)。虽然黑色素在皮肤中可起到光保护作用,但皮肤中黑色素的过度积累会导致色斑等皮肤问题(Chang,International Journalof Molecular Sciences.2009,10(6):2440-2475)。另外,由酪氨酸酶催化的多酚氧化褐变也是蘑菇等农产品采收后的普遍现象,其极大降低了这些农产品的商业价值。因此,寻找潜在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在食品、医药、美容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常用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包括抗坏血酸、对苯二酚、曲酸、熊果苷、亚硫酸盐等5。这些抑制剂由于一些不良副作用而大大限制了其应用。例如,据报道熊果苷和对苯二酚分别会引起接触性皮炎和外源性褐黄病(Numata et al,Contact Dermatitis.2016,75(3):187-188);苯醌对肝细胞和黑色素细胞具有细胞毒性,还可能致癌(Smith et al,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1989,82:23-29);曲酸也已证明具有致癌性(Burnett et 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xicology.2010,29:244S-273S)。因此,从天然来源成为获得具有良好应用价值的酪氨酸酶抑制剂的重要途径。
牡丹是我国著名观赏花卉,也是重要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油用牡丹是牡丹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以“凤丹”和“紫斑”为代表的油用牡丹品种已被纳入我国木本油料体系,牡丹籽油也已列入国家新食品原料目录,《牡丹籽油》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施,油用牡丹产业迎来巨大机遇。随着油用牡丹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油用牡丹种植面积已达10.67万公顷,牡丹籽年产量24万吨,牡丹籽油加工能力可达2万吨(蒋霞等,生物质化学工程.2022,56(02):60-68),预期年榨油所产生的副产物——牡丹籽粕超过10万吨。与牡丹籽油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反,目前对于牡丹籽粕的精深加工研究较少,资源利用情况较差,其通常作为废弃物直接丢弃,造成巨大环境压力,或者作为饲料使用,资源浪费严重(Deng et al,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18,83(12):2943-2953)。
蛋白质是牡丹籽粕中含量最高的一类物质,其含量通常在30%左右。牡丹籽粕蛋白质的氨基酸含量丰富,组成均衡,可作为良好的植物蛋白源使用(Deng et al,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2022,187:115333)。因此,强化牡丹籽粕蛋白的高效利用将成为牡丹籽粕精深加工和高值化产品开发的关键途径。
因此,在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来源于牡丹籽粕蛋白的酪氨酸酶抑制肽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156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板弯曲干燥定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MIC盒子建筑及其成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