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余热回收利用的热管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75708.2 | 申请日: | 202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60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尔新;常健;许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04;B60L58/27;B60K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拓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98 | 代理人: | 任小鹏 |
地址: | 401135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余热 回收 利用 管理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汽车余热回收利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包回路(1),所述电池包回路(1)用于为电池提供冷却介质;
电机回路(2),所述电机回路(2)用于为电驱系统提供冷却介质;所述电机回路(2)包括:第一直通支路(4)、第二直通支路和电机支路;所述第一直通支路(4)与第二直通支路相互并联,且同时与所述电机支路串联;
四通阀(6),所述四通阀(6)的两端与所述电池包回路(1)连通,另两端与所述电机回路(2)连通;所述四通阀(6)具有第一状态;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四通阀(6)使所述电池包回路(1)与所述电机回路(2)连通;
第一三通阀(7),所述第一三通阀(7)的三端分别与第一直通支路(4)、第二直通支路和电机支路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7)具有第三状态与第四状态;当处于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一三通阀(7)连通电机支路和第二直通支路;当处于第四状态时,所述第一三通阀(7)连通电机支路和第一直通支路(4);
当所述四通阀(6)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三通阀(7)处于所述第四状态时,能够利用所述电机回路(2)的余热为所述电池包回路(1)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余热回收利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包回路(1)具有第一输入端(101)与第一输出端(102);
所述电机回路(2)具有第二输入端(103)和第二输出端(104);
所述第一直通支路(4)具有第三输入端(105)与第三输出端(106);所述第三输出端(106)与所述第四输出端(108)连通;
所述第二直通支路包括电机散热器(3);所述电机散热器(3)具有第四输入端(107)与第四输出端(108);所述第四输入端(107)与所述第二输入端(103)连通;
所述电机支路包括:电机总成支路(5),所述电机总成支路(5)具有第五输入端(109)和第五输出端(110);
四通阀(6),所述四通阀(6)具有第一端(201)、第二端(202)、第三端(203)和第四端(204);
所述第一端(201)与所述第二输出端(104)连通;
所述第二端(202)与所述第五输入端(109)连通;
所述第三端(203)与所述第一输入端(101)连通;
所述第四端(204)与所述第一输出端(102)连通;
当所述四通阀(6)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端(201)与所述第二端(202)连通,所述第三端(203)与所述第四端(204)连通;所述四通阀(6)还具有第二状态,当所述四通阀(6)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端(201)与所述第三端(203)连通,所述第二端(202)与所述第四端(204)连通;
第一三通阀(7),所述第一三通阀(7)具有第五端(205)、第六端(206)和第七端(207);
所述第五端(205)与所述第五输出端(110)连通;
所述第六端(206)与所述第二输入端(103)连通;
所述第七端(207)与所述第三输入端(105)连通;
当所述第一三通阀(7)处于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五端(205)与所述第六端(206)连通;当所述第一三通阀(7)处于第四状态时,所述第五端(205)与所述第七端(207)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余热回收利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回路(1)上串联连接有:
电池模块(8),所述电池模块(8)具有第一连接端(301)和第二连接端(302);所述第一连接端(301)与所述第一输出端(102)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端(302)依次串联第一输送组件(9)、板式换热器(10)和冷却器(11),并与所述第一输入端(101)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7570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