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驱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动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13760.5 | 申请日: | 2023-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38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戴祥亭;王雷鸣;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5/20 | 分类号: | B60L15/20;H02P29/60;H02P2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李珂珂 |
地址: | 24100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控制 方法 装置 介质 电动 车辆 | ||
1.一种电驱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环境温度和电机定子温度;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机定子温度确定所述电驱系统的电机热管理状态,所述电机热管理状态用于表示电机受温度影响产生的状态;
根据所述电机热管理状态调整所述电驱系统的动力总成运行模式,所述动力总成运行模式用于表示所述电驱系统的驱动方式;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机定子温度调整所述电驱系统的扭矩分配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机定子温度确定所述电驱系统的电机热管理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电机定子温度确定所述电驱系统的电机的热失效类型,所述热失效类型包括热失效电机和热限额电机;
在所述电驱系统的各个电机均为所述热失效电机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驱系统处于失效状态;
在所述电驱系统的一个电机为所述热失效电机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驱系统处于半失效状态;
在所述电驱系统的各个电机均不为所述热失效电机且至少存在一个电机是热限额电机,或者,所述环境温度高于环境高温上限且变速器油温超过变速器高温上限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驱系统处于热保护状态;
在所述电驱系统未处于所述失效状态、所述半失效状态和所述热保护状态的状态下,确定所述电驱系统处于温度正常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机定子温度确定所述电驱系统的电机的热失效类型,包括:
在所述电机定子温度高于失效温度上限,或电机扭矩能力低于失效扭矩百分比下限与最大扭矩能力的乘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驱系统的电机是所述热失效电机;
在所述电机定子温度高于温度预警上限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驱系统的电机是所述热限额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机热管理状态调整所述电驱系统的动力总成运行模式,包括:
在所述电机热管理状态是温度正常状态的情况下,保持所述电驱系统的所述动力总成运行模式不变;
在所述电机热管理状态是热保护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电驱系统的所述动力总成运行模式调整为双电机电驱模式;
在所述电机热管理状态是失效状态的情况下,禁用所述双电机电驱模式;
在所述电机热管理状态是半失效状态的情况下,若车速低于并联允许车速下限,将所述电驱系统的所述动力总成运行模式调整为所述双电机电驱模式;若所述车速高于所述并联允许车速下限,将所述电驱系统的所述动力总成运行模式调整为并联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系统包括低温电机和高温电机;所述电驱系统采用双电机电驱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机定子温度调整所述电驱系统的扭矩分配方式,包括: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电机定子温度以及电机峰值扭矩确定电机最大扭矩;
在系统需求扭矩小于低温电机的电机最大扭矩的情况下,将所述系统需求扭矩分配至所述低温电机;
在所述系统需求扭矩大于所述低温电机和所述高温电机的最大扭矩能力总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低温电机和所述高温电机采用所述最大扭矩能力;
在所述系统需求扭矩大于所述低温电机的最大扭矩能力且小于所述低温电机和所述高温电机的最大扭矩能力总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低温电机采用所述最大扭矩能力,且控制所述高温电机补充所述系统需求扭矩与所述最大扭矩能力的插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电机定子温度以及电机峰值扭矩确定电机最大扭矩,包括: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和变速器油温确定修正偏置值;
计算所述修正偏置值和所述电机定子温度之和,得到修正后电机定子温度;
在所述修正后电机定子温度低于温度预警上限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机最大扭矩为所述电机峰值扭矩;
在所述修正后电机定子温度高于失效温度上限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机最大扭矩为零;
在所述修正后电机定子温度低于所述失效温度上限且高于所述温度预警上限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机最大扭矩为所述电机峰值扭矩与零的线性插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1376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