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纯电动车整车热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71335.2 | 申请日: | 202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42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亮;余兆开;倪裕龙;刘旗;穆景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泰斯热系统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L58/26;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8;H01M10/63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0237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整车 管理 系统 | ||
一种纯电动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冷却器以及与之相连的带有低温水箱的热泵系统、依次设置于电池冷却器的防冻液侧入口与出口之间的第一水泵和电池管理系统、依次设置于电池冷却器的防冻液侧出口与低温水箱之间的第二水泵、电子控制器和驱动单元,其中:低温水箱的入口、第一水泵的入口、电池冷却器的防冻液侧出口以及第二水泵的入口分别与四通换向阀相连。本装置在不同应用环境下,平衡各子系统的功耗,差异化控制各子系统的工作温区,最大化利用整车各子系统的耗散的能量,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整车续航里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纯电动车整车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布置空间和电池的能量密度均非常有限,无法在确保电池不失控的前提下,在有限的SOC内做到动力电池输出的电能都能高效地转化成用户想要的续航里程和座舱热管理;另一方面,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耐久性受电池本体温度影响较大,因此也很难在不同的行驶温度下,维持动力电池始终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纯电动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在不同应用环境下,平衡各子系统的功耗,差异化控制各子系统的工作温区,最大化利用整车各子系统的耗散的能量,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整车续航里程。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池冷却器以及与之相连的带有低温水箱的热泵系统、依次设置于电池冷却器的防冻液侧入口与出口之间的第一水泵和电池管理系统(BMS)、依次设置于电池冷却器的防冻液侧出口与低温水箱之间的第二水泵、电子控制器和驱动单元,其中:低温水箱的入口、第一水泵的入口、电池冷却器的防冻液侧出口以及第二水泵的入口分别与四通换向阀相连。
所述的电池冷却器的防冻液侧入口与BMS的出口和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设有第一三通阀。
所述的第一水泵的入口与BMS的出口之间设有第一补液壶。
所述的第一水泵的入口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与BMS的出口之间设有第二三通阀。
所述的低温水箱的入口与出口之间设有第三三通阀,该第三三通阀的第一端与驱动单元的出口相连,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别与低温水箱的入口和出口相连。
所述的第二水泵的入口与低温水箱的入口之间设有第二补液壶。
所述的电池冷却器的冷媒侧入口与热泵系统的出口之间设有节流阀。
所述的低温水箱的出口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所述的电子控制器和驱动单元之间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1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1为基础结构示意图。
图中:热泵系统1、低温水箱2、电池冷却器3、四通换向阀4、电子控制器5、驱动单元6、第一水泵7、BMS8、第二水泵9、补液壶10、11、三通水阀12、13、14、节流阀15、温度传感器16、17;
图2为实施例1运行BMS驱动总成主动冷却方式一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实线表示冷媒或防冻液流动路径,虚线表示非流通状态;
图3为实施例1运行BMS驱动总成主动冷却方式二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实线表示冷媒或防冻液流动路径,虚线表示非流通状态;
图4为实施例1运行BMS被动冷却,驱动总成主动冷却方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实线表示冷媒或防冻液流动路径,虚线表示非流通状态;
图5为实施例1运行BMS驱动总成被动加热方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实线表示冷媒或防冻液流动路径,虚线表示非流通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泰斯热系统研发(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艾泰斯热系统研发(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713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暗装地漏
- 下一篇:一种中药减压蒸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