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光元件及其发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13135.3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10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谢明勋;郭家泰;郑惟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75 | 分类号: | H01L25/075;H01L33/50;H01L33/58;H01L33/60;H01L33/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锐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 元件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光元件及其发光装置,该发光元件包含一发光单元与支撑发光单元的软性载体。发光单元包含一发光二极管管芯、一位于发光二极管管芯上的第一反射层,一以及位于第一反射层以及发光二极管管芯之间的光学扩散层。
本申请是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710385078.3,申请日:2017年05月26日,发明名称:一种发光元件及其发光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元件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管芯设置在一个载板上,以及一个包含有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相较于传统光源,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更具长效性、使用寿命更长、更为轻便、更容易安装,并具有更低的功耗,因此适合作为照明光源。发光二极管也应用于交通信号灯、背光模块、路灯和医疗仪器等各种应用,并成为一种主流的光源。当发光二极管应用于室内照明时,需要缩减其尺寸,例如厚度,因此需要在增加光场上等方面投入更多的心力。
发明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光元件,包含一发光单元与支撑发光单元的软性载体。发光单元包含一发光二极管管芯、一位于发光二极管管芯上的第一反射层,一以及位于第一反射层以及发光二极管管芯之间的光学扩散层。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光装置,包含一框架、一软性载体,以及一发光单元。软性载体具有连接到该框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发光单元位于软性载体之上,并包含一发光二极管管芯、一位于发光二极管管芯与框架之间的反射层,以及一位于发光二极管管芯之上的光学扩散层。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光装置,包含一光导、一发光单元、一位于发光单元之上的覆盖层,以及一连接发光单元的软性载体。光导包含一上表面、一相对于上表面的下表面,以及一连接上表面与下表面的侧表面。发光单元包含一发光二极管管芯、一位于发光二极管管芯之上的反射层,以及一位于反射层与发光二极管管芯之间的光学扩散层。覆盖层与光导相连接。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公开的发光元件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公开的发光元件内的发光单元示意图;
图1C为图1B中发光单元的光场图;
图1D为图1B中发光单元的光强度分布曲线的示意图;
图1E为图1A中发光元件弯曲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A为图1A所公开的发光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上视图;
图2B为图1A所公开的发光元件的第二实施例的上视图;
图2C为图1A所公开的发光元件的第三实施例的上视图;
图2D为图1A所公开的发光元件的第四实施例的上视图;
图3A-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公开的串连着的发光元件上视图;
图3A-2为图3A-1中的发光元件侧视图;
图3B为第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公开的串连着的发光元件侧视图;
图3C为第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公开的串连着的发光元件侧视图;
图4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公开的发光元件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公开的发光元件示意图;
图5B为图5A中的连接器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公开的发光元件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公开的发光元件内的发光单元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131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包油转相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磷化铟单晶及其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