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自动识别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48357.1 | 申请日: | 202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17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任惠霞;李妙然;李伟;宋广辉;杨玲玲;解晓乐;齐延松;何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和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30/09 | 分类号: | B60W30/09;B60W30/095;B60W40/04;B60W40/06;B60W60/00;G09B9/00;G08G1/01;G08G1/04;G01S19/42;G01S13/931;G01S15/931;G01S17/9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自动识别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汽车自动识别系统,包括自动识别模块、VCU和工控机,所述自动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检测道路前方的红绿灯、障碍物、行人以及判断道路为直道或弯道;所述VCU与自动识别模块连接,所述自动识别模块手VCU控制;所述工控机与VCU连接,所述VCU受工控机控制,所述工控机还与汽车内的制动系统、油门系统以及转向系统连接;本发明优化了低速自动驾驶GPS寻迹功能,根据算法将寻迹路线进行直道与弯道的划分的同时,对直行车速与弯道车速进行区分设定,保证车辆在转弯阶段进行降速控制,最大限度保障在进行实训学习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设备领域,具体为汽车自动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情况。智能化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现在已经有相关技术进入人们的生活。
其次,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的发展。第一,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前提,在硬件方面,我国5G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处理器、定位系统等都已完善。在软件发展,互联网与汽车深入融合,让汽车在定位、自控、数据方面都进一步丰富。第二,自动控制技术。根据智能网联汽车自控性,应加强电控系统的研发,以电控推动自动驱动、转向、调节、自动解释等方面更加优化。第三,环境感知技术。智能互联汽车依靠感应系统来感知驾驶环境信息,目前使用最广的是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及摄像头类相关的感知设备来获取周边的环境信息。第四,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依仗,大数据实现了汽车数据与网络数据的融合,将车辆本身的车况信息与周边环境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为优化智能网联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涉及到行为决策、安全保障提供重要的依据。
长期以来,我国汽车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最主要来源就是各大高校的毕业生。但是,智能网联汽车这个汽车业新领域,各大高校毕业生的流入却是远远不足,而职业学校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设备与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发展进度是严重脱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是偏弱的。
经过发明人的调查发现,发现高校中,用于教学的智能网联汽车就存在以下缺点:
在高校中,用于教学的智能网联汽车,大部分都是在ROS或者Apollo系统上,进行地二次开发,所能提炼的大部分知识点也仅限于计算机专业,且在低速自动驾驶GPS寻迹功能中,基本没有进行寻迹路径的优化,没有将直线行驶和弯道行驶进行划分。这样导致车辆在执行转弯行驶中,由于无法提供降速处理,因此在进行相应的实训学习时存在不小地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本申请现提出汽车自动识别系统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汽车自动识别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汽车自动识别系统,包括
自动识别模块,所述自动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检测道路前方的红绿灯、障碍物、行人以及判断道路为直道或弯道;
VCU,所述VCU与自动识别模块连接,所述自动识别模块手VCU控制;
工控机,所述工控机与VCU连接,所述VCU受工控机控制,所述工控机还与汽车内的制动系统、油门系统以及转向系统连接。
优选的,所述自动识别模块包括GPS定位模块,所述GPS定位模块用于定位车辆位置;
首先,通过GPS定位模块判断道路为直道或弯道时,然后设置车辆转弯系数,如果校验GPS定位模块的定位点值大于此系数,则认定此处为弯道,反之,则认为是直行道;
其次,设置路径基数,此基数与当前行驶路段、目标行驶路段有关,基数设定越大对比路段越长,反之亦然;
然后,设置寻迹目标点;
包括,设置直行寻迹目标点;
根据录制GPS地图时的车速不同,设置也不同;录制时车速快设置寻迹目标点越小,反之越大;
包括,设置弯道寻迹目标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和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和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483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