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及其悬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48467.0 | 申请日: | 2022-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09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戴渌爻;张明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经纬恒润(天津)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14 | 分类号: | B62D7/14;B62D7/20;B62D3/12;B60G3/18;B60G2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鲁丽美 |
地址: | 300380 天津市西青区汽***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及其 悬架 结构 | ||
1.一种车辆的悬架结构,包括前轴悬架(15)和后轴悬架(16),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轴悬架(15)和所述后轴悬架(16)这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对称布置于车体(1)的左右两侧的转向悬架;
所述转向悬架包括转向立柱(2)、转向杆组(100)和抗翻杆组(200);
所述转向立柱(2)的中部与所述转向立柱(2)所在侧的车轮(3)连接;
转向杆组(100),用于连接所述转向立柱(2)与所述车体(1),以适配所述车轮(3)的转向动作;
抗翻杆组(200),包括摆转件(4)、弹性连接件(5)、偏距连杆(6)和推拉杆(7);所述摆转件(4)的固定端铰接于所述车体(1)的顶部且靠近所述车体(1)的侧部布置,所述摆转件(4)的摆转端包括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所述弹性连接件(5)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体(1)的顶部且靠近所述车体(1)的中部布置,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推拉杆(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偏距连杆(6)铰接;所述偏距连杆(6)固定于所述转向立柱(2)的柱身上;
其中,所述偏距连杆(6)与所述转向立柱(2)的连接节点定义为固定节点,所述推拉杆(7)与所述第二铰接部的铰接点定义为第一铰接点(8),所述推拉杆(7)与所述偏距连杆(6)的铰接点定义为第二铰接点(9),所述第二铰接点(9)在所述车轮(3)的行走基准面(19)上的投影点,相对所述固定节点与所述第一铰接点(8)连线在所述行走基准面(19)的投影线偏离预设距离,以使所述车轮转弯时,所述弹性连接件(5)具有带动所述车体(1)向弯内侧倾斜的弹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轴悬架(15)包括对称布置于车体(1)的左右两侧的转向悬架时,所述第二铰接点(9)在所述车轮(3)的行走基准面(19)上的投影点,相对所述固定节点与所述第一铰接点(8)连线在所述行走基准面(19)的投影线向车辆前行的方向(a)偏离预设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后轴悬架(16)包括对称布置于车体(1)的左右两侧的转向悬架时,所述第二铰接点(9)在所述车轮(3)的行走基准面(19)上的投影点,相对所述固定节点与所述第一铰接点(8)连线在所述行走基准面(19)的投影线向车辆前行的反方向(b)偏离预设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轴悬架(15)和所述后轴悬架(16)这两者中均包括对称布置于车体(1)的左右两侧的转向悬架时,所述前轴悬架(15)所连接的车轮(3)与所述后轴悬架(16)所连接的车轮(3)的摆转方向相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杆组(100)包括上横臂(10)、下横臂(11)、横向连杆(12)和转向横拉杆(13);
所述上横臂(10)的一端与所述转向立柱(2)的上端铰接,所述上横臂(10)的另一端与所述车体(1)的侧面靠近上部的位置铰接;
所述下横臂(11)的一端与所述转向立柱(2)的下端铰接,所述下横臂(11)的另一端与所述车体(1)的侧面靠近下部的位置铰接;
所述横向连杆(12)固定于所述转向立柱(2)的柱身上;
所述转向横拉杆(13)的一端与所述横向连杆(12)铰接,所述转向横拉杆(13)的另一端与所述车体(1)的转向驱动组件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驱动组件包括转向器和与所述转向器传动连接的转向齿条(14),所述转向横拉杆(13)与所述转向齿条(14)靠近所述转向横拉杆(13)的一端铰接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对称布置于车体(1)左右两侧的所述转向悬架所对应的转向横拉杆(13)分别铰接于同一个所述转向齿条(14)的两个相对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5)包括吸振器和与所述吸振器连接的弹簧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经纬恒润(天津)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经纬恒润(天津)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4846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