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动装置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17927.6 | 申请日: | 202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50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杰;张庆爽;李业明;张波;杨伟君;曹宏发;赵红卫;康晶辉;杨万坤;焦标强;李辉;赵彦利;郭斌;郝亮;常程城;孙霖;杨靖;董振然;潘齐铭;张亚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铁科纵横(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14 | 分类号: | F16D65/14;F16D121/04;F16D125/02;F16D125/10;F16D12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陈烨;钱能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制动装置及控制方法,所述装置包含制动缸体和停放缸体,所述制动缸体和所述停放缸体内部分别形成制动缸体腔和缸盖腔体,制动缸体腔和缸盖腔体内分别设置有能移动以控制所述腔室空间范围的活塞,所述装置包含:所述制动缸体和所述停放缸体分别设置有制动呼吸孔和停放呼吸孔;所述停放呼吸孔和所述制动呼吸孔之间连通。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制动领域,尤指及一种环境高适应性制动缸,尤其一种适用于高速机车、客车、动车组、轻轨车辆、地铁车辆以及工程车辆等车辆领域制动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制动缸是制动夹钳单元的制动力来源,通过活塞等机构将空气压力转化成机械部件的伸出力。带停放制动缸除了具备常用制动缸的功能外,通过停放活塞等机构,使制动缸具备排气施加停放制动的功能。在停放制动和缓解的动作过程中,停放活塞进行相应的往复运动。停放活塞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停放活塞后部与缸盖组成的缸盖腔体会被压缩或者恢复,为避免制动缸内积聚过大的压力造成停放制动无法缓解,缸盖上会布置呼吸孔,并安装呼吸器,使内部空间与大气相通。停放活塞运动时,能通过呼吸孔平衡制动缸内外气压,保证停放制动功能正常。
现有产品在制动缸的使用过程中,大气空气混杂液态水和灰尘后,通过呼吸作用从呼吸孔进入制动缸内部,由于停放制动缸使用频率较低,缸盖腔体内泥水逐步积聚,并与内部油脂混合,最终造成停放制动缸漏风、零部件锈蚀致功能丧失等故障。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装置及控制方法,通过改变呼吸孔结构及连接关系,降低呼吸作用下杂质进入缸体内腔所导致故障风险。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制动装置,包含制动缸体和停放缸体,所述制动缸体和所述停放缸体内部分别形成制动缸体腔和缸盖腔体,制动缸体腔和缸盖腔体内分别设置有能移动以控制所述腔室空间范围的活塞,所述装置包含:所述制动缸体和所述停放缸体分别设置有制动呼吸孔和停放呼吸孔;所述停放呼吸孔和所述制动呼吸孔之间连通;制动缸体和停放缸体可利用各种腔内的空气实现互补,在制动缸体进行排气作业时,其空气进入停放缸体;同理,在其进行充气作业时,又可获取来至于停放缸体内的空气。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所述制动缸体和所述停放缸体的中间体的缸体内设置有第一呼吸路径,所述制动缸体和所述停放缸体的缸体内分别设置第二呼吸路径和第三呼吸路径,所述第一呼吸路径、所述第二呼吸路径和所述第三呼吸路径连通构成连通路径,所述停放呼吸孔通过所述连通路径与所述制动呼吸孔连通,该第一呼吸路径设置于缸体内部,从而提高缸体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制动缸体通过所述制动呼吸孔与外部大气连通,通过缸盖腔体经过所述停放呼吸孔通过所述制动呼吸孔与外部大气连通,以此,制动缸体和缸盖腔体均可通过所述制动呼吸孔与外部大气连通,减少呼吸孔数量来降低外部异物进入缸体内部的风险。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含外部连通器,所述外部连通器分别连接所述停放呼吸孔和所述制动呼吸孔,利用该方式可减少现有结构的改造成本,仅需添加外部连通器即可实现减少异物吸入的风险。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部连通器包含第一转接件、第二转接件和连接管路;所述第一转接件一端与所述制动呼吸孔相连,另一端与外部大气连通,所述第二转接件一端与所述停放呼吸孔相连;所述第二转接件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管路接入所述第一转接件;利用转接件结构可保留原有的呼吸孔,仅通过不同转接件分别连接后接入连接管道即可,结构改造难度较低,便于实施。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接件为T型连接头。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接件一端与所述制动呼吸孔设置有对应的螺纹接口,所述第一转接件一端通过所述螺纹接口连接所述制动呼吸孔;所述第二转接件一端与所述停放呼吸孔设置有对应的螺纹接口,所述第二转接件一端通过所述螺纹接口连接所述停放呼吸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铁科纵横(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铁科纵横(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179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