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即食鱼冻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13062.6 | 申请日: | 2022-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06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华;杨帆;岳鹏;何强;叶玉矫;张洪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丹丹郫县豆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7/10 | 分类号: | A23L17/10;A23L29/30;A23L29/256 |
代理公司: | 四川言己律师事务所 51349 | 代理人: | 丁时量 |
地址: | 6117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即食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即食鱼冻的制作方法,将加工鱼制品残留的鱼肉进行漂洗,随后蒸煮调味得到鱼肉原料,通过搅拌机将鱼肉原料打碎与食盐搅拌均匀得到的粘性物质为鱼糜,选择淀粉物作为载体,将淀粉物浸泡在水中持续2分钟以上并对淀粉物进行搅拌,直至淀粉物成非粒状粉末;进行蒸煮并搅拌,将鱼糜投入容器与载体混合,向浆液中加入卡拉胶调整粘稠度,通过小火熬制并加入调味料得到乳化鱼冻;将乳化鱼冻放入冰箱中,并在0至5摄氏度的条件冷却2小时以上得到即食鱼冻,以期望改善目前的鱼冻在保藏时,需要在零下10摄氏度的温度下进行保藏,使得在具体饮食过程中缺少便捷性,且保藏过程中口味变化较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制作,具体涉及一种即食鱼冻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当前鱼制品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其鱼制食品也是制造业的原材料,也可用作食品工业中的原材料。鱼肉制品因为肉质本身具有爽弹的口感和鲜美的鱼味。因制作成本等问题,大多数鱼制品采用草鱼,鳙鱼等常见,价格低廉、分布较广而且容易养殖的鱼肉为原料。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其口感的同时追求其营养价值,并且在产品的选择上,更多的是选取精华部分制作为特定食品;对于制作食品剩余的副产物一般是残留的部分鱼肉和鱼鳞。
目前在现有鱼产品的利用基础上,提高经济价值是当前食品开发的主要研究方向;针对鱼制品的副产物进行研究其加工工艺, 已经能够将残留的鱼肉加工搅拌制作为鱼丸,而鱼鳞通过清水漂洗沥干,放进高压锅内,加入适量的醋除去腥味,在加入调味料,通过静止冷凝成胶冻状就可以获得鱼冻。由于目前的鱼冻在保藏时,需要在零下10摄氏度的温度下进行保藏,使得在具体饮食过程中缺少便捷性,且保藏过程中口味变化较大,因此如何制备即食鱼冻,是值得研究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食鱼冻的制作方法,以期望改善目前的鱼冻在保藏时,需要在零下10摄氏度的温度下进行保藏,使得在具体饮食过程中缺少便捷性,且保藏过程中口味变化较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即食鱼冻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方法:步骤A,鱼肉收集,将加工鱼制品残留的鱼肉进行漂洗,所述漂洗时的漂洗液的用量为鱼肉的3倍以上,随后蒸煮调味得到鱼肉原料。步骤B,制作鱼糜,将鱼肉原料投入搅拌机,通过搅拌机将鱼肉原料打碎,随后混入2%-3%的食盐,通过搅拌机将打碎的鱼肉原料与食盐搅拌均匀,得到的粘性物质为鱼糜。步骤C,载体选择,选择淀粉物作为载体,所述淀粉物为豆淀粉或红薯淀粉的任意一种。步骤D,制备载体,所述淀粉物倒入容器中,且容器中加入水,将淀粉物浸泡在水中持续2分钟以上并对淀粉物进行搅拌,直至淀粉物成非粒状粉末;最后对容器中的淀粉物进行蒸煮并搅拌,得到呈糊状的载体。步骤E,制备浆液,将鱼糜投入容器与载体混合,制成浆液。步骤F,制备即食鱼冻,向浆液中加入卡拉胶调整粘稠度,通过小火熬制并加入调味料得到乳化鱼冻;将乳化鱼冻放入冰箱中,并在0至5摄氏度的条件冷却2小时以上得到即食鱼冻。
作为优选,所述鱼肉包括冷冻鱼肉和新鲜鱼肉,所述冷冻鱼肉在进行漂洗前用流动水冲洗冷冻鱼肉的表面,随后将冷冻鱼肉放入到盐水,由盐水对冷冻鱼肉表面进行解冻,解冻完成后的冷冻与新鲜鱼肉一并进行漂洗。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漂洗液为浓度2%-3%的食盐水,所述盐水的用量为鱼肉的4倍,所述漂洗时间大于15分钟,所述漂洗液的温度为15-20摄氏度。
作为优选,所述制备载体的过程中,水与淀粉物的质量比为1比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丹丹郫县豆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丹丹郫县豆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130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