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皱纹盘鲍、绿鲍及二者杂交子代的分子鉴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84580.7 | 申请日: | 202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40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善霹;郭睿;蔡雷鸣;杨小强;江小斌;王伟;林钦;林枫;林哲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Q1/685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99 | 代理人: | 朱玉珍 |
地址: | 350007 福建省福州市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皱纹 二者 杂交 子代 分子 鉴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皱纹盘鲍、绿鲍及二者杂交子代的分子鉴定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皱纹盘鲍、绿鲍及二者的杂交子代作为研究对象,在当前主养鲍中筛选设计了NRBP‑L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应用所扩NRBP‑L基因片段在皱纹盘鲍和绿鲍中的长度差异,成功鉴定了皱纹盘鲍、绿鲍及其杂交子代。采用本发明的方法鉴定皱纹盘鲍、绿鲍及其杂交子代,具有实验快捷,操作简便,鉴定直观,无需测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皱纹盘鲍、绿鲍及二者杂交子代的NRBP-L分子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皱纹盘鲍(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分子标记被开发应用,包括万俊芬等(2003)应用开发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研究和鉴别皱纹盘鲍和日本盘鲍两个亚种间的遗传关系(鲍与扇贝遗传育种中的分子标记研究,学位论文),Cruz等(2005)开发了绿鲍的微卫星(SSR)标记并应用于红鲍、粉鲍的跨种研究(DOI:10.1111/j.1471-8286.2005.01088.x),Sekino等(2006)开发了75个微卫星(SSR)标记用于皱纹盘鲍研究(DOI:10.1007/s10126-005-6179-6),亓海刚等(2009)利用皱纹盘鲍的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获得了30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用于皱纹盘鲍种质研究(皱纹盘鲍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的开发与应用,学位论文),Supernault等(2010)应用识别蛋白、精子溶解蛋白和卵黄受体等分子标记尤其是内含子的长度差异鉴别了7种北美鲍(DOI:10.1007/s10592-009-9925-x),游伟伟等(2015)设计afa142等3个种特异性基因位点完成了绿鲍、皱纹盘鲍及二者正反交子代的2步PCR鉴别分析(DOI:10.1016/j.aquaculture.2015.05.043),Lee等(2017)应用逆转录转座子相关特征序列扩增位点(SCARs)鉴别了鲍属包括皱纹盘鲍的5种鲍(DOI:10.1007/s13258-017-0619-3),张仪方等(2019)应用24对微卫星标记研究了皱纹盘鲍、绿鲍及二者的正反杂交子代和回交子代(鲍的种间及群体间形态差异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等。然而以上种质鉴定鉴别方法涉及分子标记的研发,并进行数个到数十个位点的大量扩增并琼脂糖电泳检测,虽然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用到较多实验设备,且较为耗时耗力,在进一步推广中存在一定缺陷。因此需要开发快速简便的分子标记,尤其适用于大量苗种的群体的快速鉴别,以规范苗种市场,助力养殖实践,推动我国鲍产业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未经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845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