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铝复合材料的新型电镀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79414.6 | 申请日: | 2022-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4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亓海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5D5/10 | 分类号: | C25D5/10;C25D5/12;C25D5/34 |
代理公司: | 济南格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06 | 代理人: | 张蕾 |
地址: | 250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新型 电镀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电力传输的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铝复合材料的新型电镀工艺,工艺流程如下:超声波除油→水洗→弱酸除油→水洗→弱腐蚀→水洗→除垢→水洗→沉锌→水洗→退锌→水洗→沉锌→水洗→预镀铜或预镀镍→后续电镀。本发明根据铜铝复合材料的特性,及铜元素、铝元素活动顺序,将传统工艺中的电解除油、碱蚀用弱酸除油替代,减少了因电解而导致的元素丢失,及碱蚀引起的两性物质铝的化学反应;除垢工序中将传统工艺中采用的硝酸、硫酸用中强酸磷酸替代,避免了硝酸、硫酸因具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而与工件反生化学反应,造成工件表面成份发生改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传输的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铝复合材料的新型电镀工艺。
背景技术
在电力和工业电器领域,作为电力传输的材料,传统的做法是采用紫铜排连接,但随着原材料价格日益增长,成本压力大幅增加,这时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应运而生,铜铝复合材料逐渐应用在电力和工业电器行业领域,它具有显著的轻量化优势和成本优势,在一些特殊领域(铜铝过渡转接等)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且铜铝复合材料与铜排相比在抗拉强度、电阻率、电导率等各项性能指标方面都相当接近。
传统铜排,为了增加耐腐蚀性,通常采用镀镍或镀锡进行表面防腐。在紫铜上面进行镀镍或镀锡处理,工艺相对简单。铜铝复合材料,结构形式是铜包铝,生产工艺是水平连铸,在表面处理上要充分考虑铜与铝的各自特性,选取一种最合适的电镀工艺,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电镀对于铜铝复合材料,一般采取铝合金电镀工艺,工艺流程如下:超声波除油→水洗→电解除油→水洗→碱蚀→水洗→除垢→水洗→沉锌→水洗→退锌→水洗→沉锌→水洗→预镀铜或预镀镍→后续电镀。
常规工艺中,除垢工序中通常使用硝酸、硫酸、除垢剂,此工序中所用的材料均为强酸,具有强腐蚀性、强氧化性,铜铝复合材料在此溶液中,铝基本上腐蚀很小,但铜反应则较为强烈,时间一长,溶液中铜离子逐渐积累,到达一定浓度,铜离子会置换到产品的铝材表面,会对后续电镀结合力造成很大影响,增加不良率。而且除垢溶液中铜离子浓度累积到一定数量,除垢效果及电镀结合力明显变差,这时,除垢溶液就要报废,需要重新配置新溶液,增加了生产成本,以及给废水处理带来很大压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铝复合材料的新型电镀工艺,本发明基于传统工艺,经过不断摸索,完善各项工艺流程,探索出一种相对适合铜铝复合材料的新型电镀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在本工艺流程中,充分考虑铜材与铝材的不同特性,铝作为一种两性金属,在强酸与强碱中都能产生剧烈反应,铜材在强酸中也能产生剧烈反应,综合考虑两种材料的特性,我们在前处理的工艺中,采用较为温和的药水,尽可能的减少对两种材料的侵蚀,工艺流程如下:
超声波除油(合金除油粉)→水洗→弱酸除油→水洗→弱腐蚀→水洗→除垢→水洗→沉锌→水洗→退锌→水洗→沉锌→水洗→预镀铜或预镀镍→后续电镀。
优选的所述弱酸除油工序中,所用弱酸为酸洗清洗剂。
优选的,所述弱酸除油工序的具体工艺步骤为:水洗→弱酸除油→水洗;弱酸除油工艺条件为:常温条件下,浸泡30-60s。
优选的,所述弱酸除油所用酸洗清洗剂配比为:40-60mL酸洗清洗剂/L水。
优选的,所述弱腐蚀工序的具体工艺为:水洗→弱腐蚀→水洗;弱腐蚀工艺条件为:常温条件下,浸泡30s-60s。
优选的,所述弱腐蚀所用微蚀盐:水=25-30g/L。
优选的,所述除垢工序中,采用非氧化性酸性除垢,所用除垢剂包括铝合金专用除垢剂和磷酸,所述铝合金专用除垢剂与磷酸的重量比为1:3。
优选的,所述除垢工序的具体工艺步骤为:水洗→除垢→水洗;除垢工艺条件为:常温条件下,浸泡30-6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未经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794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