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自适应巡航系统下坡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78509.6 | 申请日: | 202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9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嘉成;裴双红;杨仕会;李祥一;柏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30/14 | 分类号: | B60W30/14;B60W30/18;B60W40/105;B60W50/14;B60W50/16;B60W60/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自适应 巡航 系统 下坡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汽车自动驾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自适应巡航系统下坡控制方法。ACC功能被激活后,ACC控制器实时接收驾驶员设定巡航车速,坡度信息,动力总成提供的负扭矩信息等,根据车辆纵向动力学,假定车辆在动力总成提供的负扭矩作用下在坡道上保持纵向平衡,计算出此时的巡航车速,并考虑巡航车速增量,在满足所设定的条件时,ACC将进入坡道模式,并将坡道模式计算出的巡航车速作为控制目标。本发明解决了ACC下坡巡航时点刹或持续刹车带来的不舒适和不安全的问题,提高了驾驶员及乘客使用ACC系统的乘坐体验,并可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自动驾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自适应巡航系统下坡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汽车的发展,自动驾驶已经成为了未来汽车的必然趋势,当前众多量产车型也已经搭载了不同级别的辅助驾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机器代替人进行驾驶。自动驾驶系统包含自适应巡航(Adaptive Cruise Control,简称ACC),它是在传统定速巡航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当前方道路没有其他车辆时,无需驾驶员踩油门,ACC系统控制车辆以驾驶员设定的车速行驶;当探测到前方存在车辆,ACC系统可以控制发动机控制系统和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以使车辆与前方车辆保持安全的距离,跟随前车行驶;当检测到自车在弯道中或者即将进入弯道时,ACC系统可降低车速,以使得自车安全过弯,ACC系统可在上述各种模式中自动切换。
ACC系统可以显著的减轻驾驶员负担,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长途驾驶时更加明显。
但是,现有的ACC系统在下坡巡航时存在两个问题:
一、驾驶员设定ACC系统的巡航速度后,在一定的坡度下坡时,为了保持该巡航车速,ACC系统会间歇性的点刹,这会给驾驶员带来不舒适感;
二、若坡道较大,驾驶员设定的巡航速度较低时,ACC系统会一直刹车,这会导致刹车系统热失效,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自适应巡航系统下坡控制方法及系统,能够提高ACC系统在下坡控制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自适应巡航系统下坡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判断车辆ACC功能是否被激活,若是,则继续执行步骤S2;若否,则不启用本发明的汽车自适应巡航系统下坡控制方法。
S2,ACC控制器实时接收坡度信息、负扭矩信息、驾驶员设定的巡航车速Vset;
S3,判断当前坡度的绝对值是否大于imin且持续时间大于t,若是,则继续执行步骤S4;若否,则ACC系统保持或进入巡航模式。
S4,判断当前坡度的绝对值是否小于imax且持续时间大于t,若是,则继续执行步骤S5;若否,则ACC系统保持或进入巡航模式。
S5,ACC系统基于当前坡度信息、动力总成提供的负扭矩信息以及车辆质量、迎风面积、风阻系数、滚动阻力系数等固有参数,根据车辆纵向动力学,计算出不使用ESC(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制动的巡航车速Vi;
同时,为避免坡度变化、坡度信息延迟等因素导致的可能出现的ESC预期之外的制动,设定巡航车速增量表。
S6,基于Vi查所述的巡航车速增量表得到车速增量△V,计算坡道模式目标巡航速度Vslp=Vi+△V。
S7,判断驾驶员设定的巡航车速Vset是否小于Vslp,若是,则继续执行步骤S8;若否,则ACC系统保持或进入巡航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785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高产EPA裂殖壶菌的方法及其应用
- 下一篇:新型的城市规划模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