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靶向的长循环尿激酶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59996.1 | 申请日: | 202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05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单晓茜;邓飞凡;周勇;郭浩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8/49 | 分类号: | A61K38/49;A61K9/52;A61K47/34;A61K47/18;A61P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靶向 循环 尿激酶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的长循环尿激酶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原料包括尿激酶、载体材料、表面活性剂及靶向多肽。制备方法采用改良的复乳溶剂挥发法进行制备。其结构以载体材料为基体,表面修饰靶向多肽,并以此包裹尿激酶。本发明的长循环纳米粒毒性较低、体内滞留时间长,能够有效避免被网状内皮系统清除。此外,该制备方法操作可行、可靠,所得到的载体载药量较高,具有血栓靶向性较好、缓释效果优越、体内半衰期较长、溶栓作用显著、悬浮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靶向的长循环尿激酶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血栓是血液在血管中发生凝固形成的血凝块,从而减缓甚至阻塞血液流动。在正常情况下,血管循环系统的血液损伤和外渗经常会发生,止血是维持血管完整性和血流调节的过程。正常的止血可能被病理因素所阻碍,导致血管形成和血管闭塞在动脉或静脉中不受控制,从而导致血栓形成。随着病理状态的进展,血凝块随着血小板的聚集而增大,并进一步形成部分或全部血管腔阻塞。血液流动的减缓或停止,会影响供血下游组织的营养提供以及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从而导致组织缺血坏死。而目前,由血栓栓塞血管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药物溶栓是临床上血栓治疗的常用方法。但是,溶栓类药物的体内半衰期短,需要大量频繁地用药,且缺乏组织特异性,不能选择性地作用于病变部位,导致治疗费用昂贵,疗效不理想,还极易出现出血或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等严重并发症,从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能够携带抗凝防栓药物并将其靶向输送至血栓、具有较长的体内循环时间且毒性小的有效制剂,而增强抗凝防栓药物的特异靶向性,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是减少用药剂量、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副作用的关键措施。
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有研究者采用聚乳酸(PLA)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载体材料包裹溶栓药物制备成缓释剂型,以期延长药物体内半衰期。但是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①使用传统聚乳酸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载体,所制备的溶栓药物缓释制剂因自催化效应导致药物释放过快,缓释效果不佳且不易控制;②单纯长循环纳米颗粒的缓释效果、包封率、载药率均不够理想;③现阶段,“精准治疗”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心血管疾病而言,能够在血栓形成前,“精准靶向其突然变化的血液成分并将之清除”,是目前解决血栓问题的关键,也是实现心血管疾病“精准预防”的突破口。因此研制一种长效缓释、靶向性好、载药量高且体内半衰期长的载药长循环缓释纳米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接靶向血栓中的纤维蛋白的长循环尿激酶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具有靶向血栓并能够在体内缓慢释放溶栓药物的优点,从而延长药物半衰期、减少服药次数、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的长循环尿激酶纳米粒,其原料包括尿激酶、载体材料、表面活性剂及靶向多肽;所述载体材料为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PEG-PLA)或聚乙二醇-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EG-PLGA),其中,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或聚乙二醇-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中的-聚乳酸或聚乳酸乙醇酸嵌段的分子量为15000~40000,聚乙二醇嵌段的分子量为2000~4000;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司盘80、泊洛沙姆188、吐温80、聚乙烯醇(PVA)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靶向多肽采用对纤维蛋白有较高特异性识别的归巢肽CREKA(Cys-Arg-Glu-Lys-Ala)。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靶向的长循环尿激酶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载体材料、表面活性剂溶于二氯甲烷中,得到混合溶液;将尿激酶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内水相;将内水相加入到混合溶液中,超声乳化,形成初乳;
步骤2):将初乳倒入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超声乳化,形成第一步复乳;将第一步复乳再倒入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超声乳化,形成复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599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