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的控制方法与车载ECU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30865.3 | 申请日: | 202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03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贾凯;路汉文;王桂洋;陈国栋;任亚为;陈国星;任星;申海涛;张聪;王谋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06 | 分类号: | F02D41/06;F02D41/30;F02D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浩百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4 | 代理人: | 谢湘宁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控制 方法 车载 ecu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控制方法与车载ECU,该控制方法包括:在发动机处于起动阶段的情况下,至少根据多个缸当前的曲轴相位以及对应的排气上止点,确定至少一个目标缸,其中,一个缸对应一个曲轴相位以及一个排气上止点,目标缸为多个缸中的一个;根据冷却液温度,至少确定目标缸的目标工作模式,并控制目标缸以目标工作模式进行做功,目标工作模式包括目标缸的喷油量、喷油角度以及火花塞是否进行点火。该控制方法保证了发动机在起动阶段的起动时间较短,以及尽可能地降低发动机在起动阶段失火的次数,保证了发动机在起动阶段的起动性能较好以及NVH性能较好,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歧管喷射发动机在起动阶段的起动性能较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的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控制方法与车载ECU。
背景技术
歧管喷射发动机需要进行“汽油喷射-与空气混合-进入气缸燃烧”整个过程,燃油喷射在发动机进气门关闭前完成。
对于一台在环境中静置较长时间的发动机(特别是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气歧管以及进气道的壁面上燃油已经挥发殆尽,且其温度也比较低,此时喷油器喷射的燃油会有很大一部分沉积到进气道与燃烧室壁面上以形成油膜。由于起动阶段真空度较小,致使挥发出来形成可燃混合气的燃油蒸汽量大大减少,故为了维持进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量,需要延长喷油时间,增加喷油量来补偿形成油膜的损失,喷油起始相位需进一步提前,等待时间进一步增加。另外,在极低温度的工况下,燃油雾化及油气混合效率降低,燃烧稳定性变差,发动机在起动过程中极易发生失火现象,导致驾驶感观变差或起动失败。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提高歧管喷射发动机在起动阶段的起动性能的方法。
在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只是用来加强对本文所描述技术的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背景技术中可能包含某些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并未形成在本国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控制方法与车载ECU,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歧管喷射发动机在起动阶段的起动性能较差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控制方法,车辆包括所述发动机、车载ECU、水温传感器、曲轴传感器以及凸轮轴传感器,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所述车载ECU中,所述发动机包括多个缸,所述水温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所述曲轴传感器和所述凸轮轴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缸当前的曲轴相位,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发动机处于起动阶段的情况下,至少根据多个所述缸当前的所述曲轴相位以及对应的排气上止点,确定至少一个目标缸,其中,一个所述缸对应一个所述曲轴相位以及一个所述排气上止点,所述目标缸为多个所述缸中的一个;根据所述冷却液温度,至少确定所述目标缸的目标工作模式,并控制所述目标缸以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进行做功,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包括所述目标缸的喷油量、喷油角度以及火花塞是否进行点火。
可选地,在所述目标缸为第一目标缸的情况下,至少根据多个所述缸当前的所述曲轴相位以及对应的排气上止点,确定至少一个目标缸,包括:根据多个所述缸当前的所述曲轴相位以及对应的所述排气上止点,得到多个曲轴转角;将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所述缸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缸,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缸对应的所述曲轴转角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为根据所述冷却液温度和所述发动机当前的转速查找第一预设表确定的,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为根据所述冷却液温度以及所述发动机当前的转速计算得到的,所述第一预设表为对所述车辆在所述起动阶段的试验过程中的转速波动量以及起动时间进行正态分布分析确定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308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