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船底清洁机器人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09738.5 | 申请日: | 2022-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7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郜士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郜士叶 |
| 主分类号: | B63B59/08 | 分类号: | B63B59/08;B63B59/10;B62D57/024;B62D57/0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7004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船底 清洁 机器人 | ||
1.一种水下船底清洁机器人,主要包括:机架(1)、转台(2)、第一支腿(3)、第二支腿(4)、第三支腿(5)、第四支腿(6)、第五支腿(7)、第六支腿(8)、清除臂(9)、打磨臂(10)、摄像头(15),其特征在于:机架(1)为双层甲板的方形结构,上层甲板和下层甲板通过六个圆形的固定轴(1.1)连接为一个整体,下层夹板上设有内齿圈(1.3);六个支腿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支腿(3)、第三支腿(5)、第五支腿(7)安装于机架(1)右侧并可前后摆动,第二支腿(4)、第四支腿(6)、第六支腿(8)安装于机架(1)左侧并可前后摆动,每个支腿均可通过负压作用吸附固定于船体表面,六个支腿的交替移动可实现机器人在船体表面的移动;转台(2)安装于机架(1)中心位置并可转动和定位,清除臂(9)和打磨臂(10)安装于转台(2)上侧并可转动和定位,清除臂(9)可将附着于船体的贝类铲除,打磨臂(10)可将贝类残留的硬化粘结物去除,从而可使船底恢复光滑洁净的状态,摄像头(15)安装于转台(2)上端用于识别船底贝类的分布情况并检测贝类的清除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船底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腿(3)主要包括第一转架(22)、第一臂(25)、第二臂(26)、抽水泵(27)、弹簧(28)、吸盘(29)、水泵电机(30),其中第一转架(22)与一个固定轴(1.1)转动连接,第一电推杆(16)安装于第一转架(22)与机架(1)之间并可实现第一支腿(3)的前后摆动,第一臂(25)与第一转架(22)转动连接,第二臂(26)与第一臂(25)转动连接,吸盘(29)安装于第二臂(26)下端并构成球面副,抽水泵(27)安装于第二臂(26)下端并与吸盘(29)内部连通,抽水泵(27)可使吸盘(29)内部产生负压并吸附于船体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下船底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盘(29)下端设有弹性材质的橡胶环(29.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下船底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个弹簧(28)周向均布安装于第二臂(26)下端与吸盘(29)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船底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台(2)上侧中间位置设有加高立柱(2.1),加高立柱(2.1)可使摄像头(15)具有良好的视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船底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除臂(9)主要包括第二转架(31)、第三臂(32)、第四臂(35)、铲板(36)、铲板电机(37)、摇轮(38),其中第二转架(31)安装于转台(2)上侧并可转动和定位,第三臂(32)与第二转架(31)转动连接,第四臂(35)与第三臂(32)转动连接,铲板(36)安装于第四臂(35)下端并构成转动副,铲板电机(37)固定安装于第四臂(35)下端后侧并可通过摇轮(38)实现铲板(36)的周期性左右摆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下船底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铲板(36)前端设置有锯齿,锯齿可便于对贝类进行清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船底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磨臂(10)主要包括第五臂(11)、第二转架、第三臂、打磨电机(12)、打磨头(13)、打磨片(14),其中第五臂(11)、第二转架、第三臂之间的连接关系与清除臂(9)中对应相同,打磨电机(12)固定安装于第五臂(11)下端并通过打磨头(13)实现打磨片(14)的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水下船底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磨头(13)为具有弹性的圆盘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水下船底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磨片(14)上侧与打磨头(13)采用魔术贴的结构进行连接,便于打磨片(14)的拆卸和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郜士叶,未经郜士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973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