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小麦淀粉废水制备淀粉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78932.1 | 申请日: | 2022-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0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黄继红;马森;李力;范玲;汪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昌学院 |
主分类号: | C09J151/00 | 分类号: | C09J151/00;C09J11/06;C09J11/08;C08F285/00;C08F220/56 |
代理公司: | 郑州云企轻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16 | 代理人: | 吴素华 |
地址: | 461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小麦 淀粉 废水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小麦淀粉废水湿法直接制备淀粉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小麦淀粉废水用滤网去除大杂质后,加丙烯酰胺进行预处理,静置后分离出其中交联反应后的沉降产物,调节产物含水量,加入稀酸调节pH至酸性,加入丙烯酰胺、三聚氰胺、硼酸,升温进行反应,然后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碱性,并加入双氧水反应,至颜色无明显变化后,加入羟基纤维素调节粘度,然后加入环氧氯丙烷进行反应后,调节至中性。本发明利用生产小麦淀粉时产生的废水直接湿法制备淀粉胶,可大幅降低小麦淀粉废水COD的同时,充分回收利用了废水中的有机质,变废为宝,节约能源,制备的淀粉胶为水性胶,不含挥发性有害物质,强度高,耐候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小麦淀粉废水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生产小麦淀粉时产生的废水制备淀粉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淀粉生产时,在分离、洗涤及烘干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的,其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及糖类、纤维素等有机质,具有高COD、高B/C等特点。如不妥善处理,废水排放后将污染水体,造成有机物过高,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
现有的小麦淀粉废水处理方法大致分为絮凝沉降处理和生物分解两种处理方法,但这些方法操作难度较大,对工艺以及设备要求较高,运营难度大,也浪费了小麦淀粉加工废水中的资源,现有技术中虽然也有回收小麦淀粉废水中蛋白质等成分加以利用,但是这些方法存在成本高,工艺复杂,处理量小,效率低等问题,不能广泛用于处理淀粉废水。
人们生活生产中,如包装制造、板材制造、家具制造等行业都要用到胶粘剂,而且用量相当大,淀粉胶是一种绿色环保无污染粘合剂,但是淀粉胶存在粘接强度低且耐水性差等缺点,严重限制了其在这些行业中的广泛应用,目前,这些行业中用的大部分胶粘剂都含有甲醛、苯、甲苯等有毒的溶剂,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小麦淀粉废水湿法直接制备,可用于快递盒粘结,板材家具制造等领域的淀粉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小麦淀粉废水湿法直接制备淀粉胶的方法,制备的淀粉胶可用于快递盒粘结,板材家具制造等领域。
利用小麦淀粉废水制备淀粉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100份干重物质的小麦淀粉废水用滤网出去大杂质后,加0.5-2份丙烯酰胺,0.01-0.05份过硫酸钾,30-40℃条件下反应4-8小时,降至20-25℃,静置后分离出其中交联反应后的沉降产物。
2.在步骤1得到的产物中加水至含水量40-60%,加入0.1-0.3mol/L的稀硫酸调节pH至4-5,加入丙烯酰胺2-3份、1-2份三聚氰胺、1.2-2份硼酸,升温至50-60℃反应3-6小时。
3.降温至35-40℃,加入0.1-0.3mol/L的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9,加入0.5-1份5%-15%浓度的双氧水反应1-2小时,至颜色无明显变化。
4.加入10-20份羟基纤维素调节粘度至500-1000cps,继续反应0.5-2小时,至粘度不再变化后,缓慢滴加入1-3份环氧氯丙烷,继续反应1-2小时,用稀盐酸调节至中性。
小麦淀粉废水可选用小麦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黄浆水,黄浆水固含量高,淀粉胶制备效率也较高。
交联后沉降可加入0.5-2份聚丙烯酰胺,可在不影响淀粉胶粘结强度的前提下,加速沉降,提高制备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生产小麦淀粉时产生的废水直接湿法制备淀粉胶,可大幅降低小麦淀粉废水COD的同时,充分回收利用了废水中的有机质,变废为宝,制备时还可利用废水余温进行反应,节约能源,制备的淀粉胶为水性胶,不含挥发性有害物质,强度高,耐候性好,可广泛用于快递盒粘结,板材家具制造等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昌学院,未经许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89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