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脉动热管组的芯片冷却结构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67749.1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8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陈雷生;孙瑞祥;赵佳豪;于祖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3/427 | 分类号: | H01L23/427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陈翠兰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脉动 热管 芯片 冷却 结构 装置 | ||
1.一种基于脉动热管组的芯片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脉动热管组(1)和冷凝器(2);
所述脉动热管组(1)包括多根脉动热管(10);
所述多根脉动热管(10)的端部分别交汇连接于冷凝器(2)的降温侧,并形成多个降温端部(11),且相邻的脉动热管(10)尾部不对称互连;
所述脉动热管组(1)的端部和尾部具有落位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脉动热管组的芯片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降温端部(11)包括弯折段(110);
所述弯折段(110)的两端分别连接多根相邻且并联的脉动热管(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脉动热管组的芯片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段(110)位于冷凝器(2)的降温侧,所述相邻且并联的脉动热管(10)位于冷凝器(2)降温侧的外围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脉动热管组的芯片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脉动热管(10)尾部不对称互连的方式为,处于同一降温端部(11)的多根脉动热管(10)尾部一部分并联,另一部分接入相邻降温端部(11)的多根脉动热管(10)部分尾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基于脉动热管组的芯片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动热管组(1)的端部和尾部之间的管体倾斜设置,形成绝热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脉动热管组的芯片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动热管(10)内部的工质液体采用单一溶液或纳米颗粒流体混合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脉动热管组的芯片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动热管(10)的充液量为30%~7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脉动热管组的芯片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端部(11)封装于冷凝器(2)内部,且冷凝器(2)内部填充有导热材料;
所述导热材料为导热硅脂或液态金属。
9.一种基于脉动热管组的芯片冷却结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8所述任意项一种基于脉动热管组的芯片冷却结构,包括多个脉动热管组(1),且多个脉动热管组(1)的降温端部(11)均设置于冷凝器(2)的降温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基于脉动热管组的芯片冷却结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脉动热管组(1)的降温端部(11)凸出设置冷凝器(2)的降温侧;
所述降温端部(11)的弯折段(110)的两端设置有延伸段(111),所述延伸段(111)连接多根脉动热管(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6774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