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控制动气路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83998.2 | 申请日: | 202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0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崔振;陈太荣;孟祥虎;周旋;施昊;赵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66 | 分类号: | B60T13/66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赵倩男 |
地址: | 2211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动气 及其 方法 车辆 | ||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线控制动气路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涉及智能驾驶领域。该线控制动气路包括:第一线控制动系统,被配置为根据自动驾驶系统的控制指令,对制动气室的气压进行控制;以及第二线控制动系统,被配置为在第一线控制动系统失常后,对制动气室的气压进行控制。本公开通过设置两套线控制动系统,能够在一套线控制动系统失效后,通过另一套线控制动系统实现车辆的制动,从而能够提高车辆的安全等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智能驾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控制动气路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自动驾驶技术日益成为各行业所重点发展的方向。由于自动驾驶车辆没有驾驶员或驾驶员不参与驾驶任务,车辆的驾驶任务由自动驾驶系统负责,从而对自动驾驶车辆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车辆的制动、油门、转向等执行系统,需要响应自动驾驶系统的控制请求。线控制动系统可以满足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响应自动驾驶系统对车辆的制动指令,例如制动减速度请求、制动压力请求、驻车请求等,线控制动系统是影响行驶安全的最重要的执行系统之一。若线控制动系统失效,则会引起车辆的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控制动气路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提高车辆的安全等级。
根据本公开一方面,提出一种线控制动气路,包括:第一线控制动系统,被配置为根据自动驾驶系统的控制指令,对制动气室的气压进行控制;以及第二线控制动系统,被配置为在第一线控制动系统失常后,对制动气室的气压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线控制动气路还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一电源分配器和第二电源分配器,其中,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分别通过第一电源分配器向第一线控制动系统供电,通过第二电源分配器向第二线控制动系统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线控制动系统被配置为根据第一线控制动系统的状态或制动气室的气压,确定第一线控制动系统是否失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控制动系统和第二线控制动系统通过多个双向单通阀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线控制动系统通过比例电磁阀控制继动阀,对位于后桥的制动气室的气压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控制动系统还被配置为根据位于齿圈的轮速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计算车辆的减速度,以实现线控制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控制动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器、单通道模块、双通道模块、第一ABS阀和第二ABS阀,其中,第一控制器分别与单通道模块、双通道模块、第一ABS阀和第二ABS阀连接;单通道模块的输入口与前桥储气筒连接,输出口分别与第一ABS阀和第二ABS阀的输入口连接;第一ABS阀和第二ABS阀的输出口分别通过位于前桥的双向单通阀与对应的制动气室连接;以及双通道模块的输入口与后桥储气筒连接,每个输出口通过位于后桥的双向单通阀与对应的制动气室连接,其中,双向单通阀与制动气室为一一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线控制动系统包括第二控制器、第一比例电磁阀、第二比例电磁阀、第三比例电磁阀、第一继动阀和第二继动阀,其中,第二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比例电磁阀、第二比例电磁阀和第三比例电磁阀连接;第一比例电磁阀的输入口与前桥储气筒连接,输出口分别通过位于前桥的双向单通阀与对应的制动气室连接;第二比例电磁阀与第一继动阀连接;第三比例电磁阀与第二继动阀连接;以及第一继动阀和第二继动阀通过位于后桥的双向单通阀与对应的制动气室连接,其中,双向单通阀与制动气室为一一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线控制动系统还包括位于制动气室的多个压力传感器,其中,第二控制器与多个压力传感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源分配器的输入口分别与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连接,输出口与第一线控制动系统连接;以及第二电源分配器的输入口分别与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连接,输出口与第二线控制动系统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39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